16 April 2006

發現『國族內爆機』



自由時報《星期專論》在2006/03/26刊登了林淇瀁副教授以筆名向陽所發表的文章,標題為《向傾斜於政黨利益、分割國家認同的媒體說不》(以下簡稱《傾斜》)。林淇瀁副教授首先引述Benedict Anderson與Denis McQuail的觀點指出,媒體正是建構國族主義與文化認同的根源,他贊同Anderson的說法,將國族視為是「文化人造物」,他引述Anderson的觀點指出國族的建構『是從種種各自獨立的歷史力量複雜的「交會」過程中,自發地萃取提煉出來的結果』。

在Anderson的國族論述中,林副教授特別強調『印刷語言』的重要性,因為它不僅影響了人民對國族的想像,也影響了國族散播的能力,他認為『印刷語言』不僅『促成新形式的想像共同體的產生,並為現代民族國家之登場搭好舞台』。接著,林副教授引述McQuail的觀點指出,文化認同可以藉由『具有特定文化認同的人們,以特定的文化意義加以製碼的文本和文化產品,或者是為了那些具有特定文化認同的人們而產製的產品』。林副教授贊同這種文化製造的方式,他認為,媒體的確具有此種形塑文化認同的力量,並促成人民對於共同體有一致的想像。

正因為媒體負有國族打造(Nation-building)的重要使命,所以林副教授堅決反對媒體製造分裂式的國族認同。他認為媒體應該站在國家這一邊,『對於危害國家利益的新聞,必須有所節制,對於有助於國家認同的新聞,必須多所報導』。他更指出媒體所扮演的腳色應該是『國家認同的燃燈者』,推動『正確的』、符合台灣多數人想像的共同體,而不是傾斜於政黨利益,企圖模糊或分割國家認同。所以,林副教授認為媒體閱聽人有必要站起來齊聲向這樣的媒體說『不』。

首先,我認為林副教授在《傾斜》一文中刻意誤讀Anderson與McQuail的觀點。林副教授並不諱言國族是一種『文化人造物』,但他也坦承文化認同可以被『特定人士』以『特定的意識形態』加工、製造、生產。最奇特的是,林副教授竟然沒有看出來,Anderson與McQuail的理論事實上是在顛覆與解構國族與文化認同的神聖光環。

Anderson在《Imaged Communities》一書中明白地指出國族論述中的虛構性,並且掀開了國族與文化認同光鮮的外表下,其背後全是人工刻鑿的痕跡。然而,林副教授竟還公開呼籲媒體應該要一起加入『正確的』國族建構?難道他不知道他想要建構的(國族與文化認同)正是Anderson與McQuail所要解構的?難道他沒有看出來他的論述充滿悖論嗎?引述了拆解自己理論的理論來建構自己的理論,這是全新的解構、內爆策略,還是後殖民式的反諷(irony)與嘲仿(mimicry)?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先來釐清『正確的』Anderson國族理論。近代國族主義理論最具影響力的三巨頭分別是Hobsbawm、Gellner與Anderson。Hobsbawm與Gellner站在建構論的觀點提出國族是現代政治上的新發明,傳統的社會(中世紀)沒有基礎、也沒有必要建構國族。Gellner提出高級文化(High Culture)、Hobsbawm提出被發明的傳統(Invention of Tradition)等觀念來說明政治菁英如何基於統治上的需要,發明的國族的概念,讓現代政治的權力範圍與領土範圍全等。

然而,Anderson的立場比Gellner 和Hobsbawm更激進,他認為“Gellner is so anxious to show that nationalism masquerades under false pretences that he assimilates ‘invention’ to ‘fabrication’ and ‘falsity’ rather than to ‘imagining’ and ‘creation’.” (英文本頁6) 也就是說,Anderson認為Gellner至始至終都相信國族建構過程中還有任何一絲『真實性』容許被建構、創造,而Anderson根本就棄絕了這樣的想法,他認為國族只是一種存在於腦海中、被想像出來的『文化人造物』,與客觀認定上的『真實』無關,那些被想像成同屬於相同共同體的成員,彼此之間素未謀面、也未曾聽過對方的大名(英文本頁6),連他們共同的敵人都有可能是被想像出來的(英文本頁xiv)。

Anderson的創見在於他把國族看作是一種虛構的想像,他拆解了國族,驅散了國族具有真實性的幻覺,並把國族主義的理論從現代主義推向後現代主義。Anthony D Smith在《Nationalism and Modernism》一書即指出,Anderson對國族義的解讀可以劃入後現代的範疇。Smith認為Anderson在《Imagined Communities》試圖處理的正是國族再現(Representation)的問題,而再現正是後現代哲學的重心。

Bhabha把Anderson對國族的解讀推向了更激進的後現代(或後殖民)理論。他在著名的《DissemiNation》一文中質問Anderson的Imagined Communities到底是誰的想像?是誰的共同體?如果我們把Anderson的Imagined Communities視為符號學中的signified,一種符指,那麼『國家』就可以視為是它的signifier,一種符徵。Anderson在書中強調,國族隨著印刷資本主義(Print-capitialism)的散佈,在空洞與同質性的時間(homogeneous,empty time)之中,將居住在同一地區的人民打造成彼此相容的共同體,signified終將會找到固定的signifier,然而Bhabha卻不這麼想,他認為國族的signified和signifier之間充滿著斷裂的差異,完整的國族是不可能達成的。

他提出訓導式(pedagogical)與展演式(performative)的兩種國族敘事(narration),官方的訓導式國族敘事總是想要掩飾、消除國族建構過程中的差異,並藉此建立起全國一致性的國族自我製造(nation’s self-generation)。然而,不同的居民存在著不同的文化差異、歷史差異、反抗威權與緊張的文化位置關係,都使得官方的國族敘事無法完滿地自我製造出永恆的主體,反而呈現出分歧、差異、片斷性的狀態。也就是說,在國族再現的過程中,國族的signified與signifier之間並非透明、全等式的關係,而是充斥著無法填補的鴻溝與差異。每個人對於國家的想像全都不一樣,官方的敘事版本也與民間的不一樣,這些拒絕被消瀰的差異一而再、再而三地崩解Anderson式的國族想像,國族只剩下一堆在內爆過程之後到處飄散的符號了。

讓我驚訝的是,我們盡然可以在《傾斜》一文中找到這種Bhabha式國族內爆的可能性。林副教授義憤填膺的指稱『某些』媒體在搞分裂式的國家認同,但是全篇文章完全不提及是『那些』媒體在搞分裂?卻又到處暗示、影射、論及『那個』媒體。另一方面,他也沒有清楚的交代何謂『正確的』國家認同?認同『那個國家』?誰該去認同『它』?林副教授刻意讓『某些』媒體與『某種』國族認同的signifier在文章中全部缺席,留給讀者自行去指認與填空,他試圖與他的讀者建立起心照不宣、一對一式的signified與signifier的對等關係。就像是一篇訓導式的國族敘事,林副教授留下了一堆空白的signifier給人民展演式的國族敘事去完成,然而,不同人民的國族signified原本就充滿無法跨越的鴻溝,這個空白反而讓人民有了內爆訓導式國族敘事的可能。

簡單的說,請各位讀者試著把被視為『統媒』的『聯合報』填入媒體的空白,『統一』或『中國』填入國家認同的空白,你會驚訝的發現,這一篇文章既可以用來指控『獨媒』與『獨立』,又會反過來崩解讀者心中理想的『統媒』與『統一』,反之亦然。總之,『統媒』、『統一』、『獨媒』、『獨立』等國族的signifier,在《傾斜》一文精巧的設計之下,產生了無可轉圜的悖論,進而內爆讀者心中與之相互對應的signified。

我認為,林副教授因為在文章中的留白,具體地展現了台灣『正確的』國族認同再現的不可能性,以及台灣展演式國族敘事的差異,持續地崩解訓導式國族建立的可能。一但不同敘事的signifier填入空白之後,只會激起一連串的符號內爆效應,讓國族的signified與signifier永遠碎裂,不可能完滿。

這讓我想起金庸在《天龍八部》中的一個喬段,逍遙子佈下了一盤曠世珍瓏,吸引各路棋手前來破解,但是,黑棋與白棋彼此之間步步為營、著著殺機,似乎是一場無解的死局。正當大家苦思其破解之道,不懂圍棋的虛竹閉起眼來胡亂地在空白的死眼上填上了一顆白子,白棋因此『自殺』了一大片,卻沒想到這一棵『自殺』的棋子,解開了這盤珍瓏難題,死棋自此變成活棋,局面頓時豁然開朗了起來。

林副教授的文章不正像是一盤無解的國族珍瓏?全文殺氣騰騰、句句凶狠,又是『看門狗』、『抹黑擦白』、『扭曲真實』,又是『社會亂源』、『分裂國族』等指控,卻又不指名道姓,而是故意留下空白的死眼讓讀者自行投子。奇特的是,當讀者隨便找個signifier填入空白之中,竟然引發了一連串signified與signifier的內爆反應,一場看似無解的國族珍瓏,變成一部精巧的『媒體內爆機』與『國族內爆機』,把自家的、別人家的國族想像全都給內爆光光,只剩下流動的國族碎片在腦中飄蕩。

本人以為,每個台灣人,不管你的國族想像是什麼,請到此國族珍瓏投子吧,或許唯有在此空白的死眼上投子,台灣才有辦法在此國族的死局之中打開一條活路呀。

圖片來源:

福爾摩莎地圖社

更多討論:

迷幻機器披著台獨外衣的法西斯逆流

參考書目

Anderson, Benedict (1991) "Imagined Communities", Londoon:Verso.

Bhabha, Homi(ed) (1990) "Nation and Narration", London:Routledge.

Gellner, Ernest (1983)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London:Blackwell.

Hobsbawm, Eric (1983) "The Inventioin of Tradition",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mith, Anthony (1998) "Nationalism and Modernism", London:Routledge.



38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April 16, 2006

後記

該篇社論的發表日期是三月二十六號,我竟然花了三、四個星期在寫這篇文章,你就會知道,我的文章生產速度幾乎跟難產沒有差別。

我原本打算寫一篇痛快罵人的文章,因為看到有人自稱是大學副教授,卻違背學術良知,曲解Anderson的原意,只為了個人的意識型態服務。後來,文章寫著寫著,卻寫出了一些好玩的地方,我放棄了原先義正辭嚴的批評火力,開始嘗試玩弄文本解構的遊戲,就寫出了一篇很不正經,卻又到處充滿學術語言的文章。

我或許應該感激林副教授,因為沒有他的胡言亂語,我不可能如此認真的研究起Bhabha的文章來,也不會對國族理論有更深的認識了。

Anonymous said...

April 17, 2006

通常想罵人時才會有動力研究,可是又怕罵的不對, 所以開始研究可是研究完了, 又失去直覺罵人的火力....早知道就不要讀書了....

Anonymous said...

April 17, 2006

客官說的對也不對。罵人的火力的確會因為做太多罵人的研究而熄滅,但是,讀書的目的不是因為要罵人呀。歡迎你來。

Anonymous said...

April 23, 2006

那個...

基進的理論不代表作者本人對於所詮釋對象的徹底幻滅,反而有可能是認為,既然一切民族主義都是建構的問題,那建構本身自然不足為惡。

事實是,Anderson在台灣享受的是獨派台灣民族主義建構者的歡迎,他自己也應了解這樣的情勢。

更重要的是,Anderson似乎從未提出一種消去國族主義的可能。

看這些極右的教授明目張膽地要求人民配合統治者,這些背景不可不察。

Anonymous said...

April 23, 2006

到底國族建構論的目的是為了要反對還是贊成國族建構? 我傾向於前者,不過還需再重讀Anderson的書才有答案,但是獨派歡迎國族建構論由來已久,甚至很多學術論文都抱持著這樣態度,我懷疑他們是誤讀了Anderson,至少Gellner和Hobsbawm是抱持負面的態度。無論如何,獨派學術論文不加內省地使用Anderson的理論,是我認為他們學術不嚴謹的地方。

Foucault算是後現代建構論的始祖,他認為建構論(或系譜學)可以替我們找出人類為何會被建構成現在的樣子,我被決定故我在,從他這種激進自由派(左派)的立論來看,建構論的目的比較像是拆解現代性所架構在當前人類身上的包袱。

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謝謝。可否將你的部落格加入我的連結?

Anonymous said...

April 24, 2006

不只是論文啊...最近幾次Anderson的訪台行程與深淺不一的獨派團體支持也有很大的關係。

Anderson本身有沒有提出去國族建構的問題應該是很重要的。這牽涉到他自己的世界觀,以及對他而言建構論或想像共同體是否虛幻的問題。在他最近的文章,我看不見這種可能。至於我們這些沿用的人,就跟傅柯哀嘆的那樣,狠狠地切割玩弄吧XD

非常歡迎你把我加入連結。

Anonymous said...

April 25, 2006

初次來拜訪弱慢的Blog,便讀了這樣一篇精彩的文章。

從向陽這篇文章看來,感覺安德森的作品只是被利用來當引子,接下來他開始申論媒體該如何如何時,嚴格說也跟安德森無關了(雖然他強調是對安德森「印刷語言」的重視)。

向陽談到媒體應該如何如何的部分,我覺得混淆了一些不同的層面,只見他一面強調媒體要獨立於政治力和經濟力之外、站在人民一邊、平衡報導,這些當然沒有什麼問題。

但一方面把「守護公眾」跟「守護國家」不加分辨地兜在一塊,不免讓人錯亂;所謂「國家利益」也沒有解釋爬梳:到底是「國家機器的利益」還是「國家範圍內公共利益」?

至於媒體該不該服務於「國家認同」?我覺得更麻煩了,明顯的是向自由台日那種服務某國家認同的方式,跟聯合報系服務另種國家認同差不多不及格。我覺得麻煩的是,有沒有可能某一種「反統」只是因為反對某種強制的「大一統(中華)國族主義」?這種去國族化「反統」的思想與行動,即使暫時因為方便稱為「獨派」,但畢竟是一種「去國族化的獨派」?

這只是因為弱慢的文章所激發的一點亂想,我自己還在摸索。

Anonymous said...

April 25, 2006

看了anarch的最後一個問題,很有興味。

去國族化的「獨」,還需要背後意義的支撐,而這個獨的背後,個人並不認為就是單純的另一個「國族」的建構想像(不過當然有很多學者喜歡這樣用,因為大家被訓練有國族想像已經很久,「移植」比打破容易一點),而比較像是在思考台灣這樣的處境下,究竟怎樣可以讓自己脫離中國思考的脈絡?當想要脫離,因而引用的各種說法中,最基礎的關鍵是什麼?是民主嗎?是獨立嗎?還是?其實也是我一直在想的問題。

閱讀不深,隨便說說,還請指教。

Anonymous said...

April 25, 2006

to anarch

把你的迷幻機器連結放在這裡,關於"披著台獨外衣的法西斯逆流"這篇短文,點出了反思台獨基本教義派的一些空間。

更多的國族思考,還需要更細緻的討論。

還不會做連結,很抱歉,先這樣貼著,等我學會了再改過來。
http://blog.yam.com/anarch/archives/1463169.html#trackback

Anonymous said...

April 26, 2006

to anarch

連結做好了,終於會做了。

Anonymous said...

May 1, 2006

五月底國家圖書館又有一場台灣國族主義的學術大會議了,兩年前的我有去過,今年就不想去了。其實他們非常非常明顯的標示出台灣國族是建構的(兩年前的學術會議名稱不就是建構台灣國族主義之類的嗎?),是想像的,卻無損於他們繼續擁抱依戀於這樣一個想像的東西。那麼其中到底涉及了什麼樣的機制呢?如果在佛洛伊德的哀悼與憂鬱之間選擇,會不會是後者、憂鬱呢?亦即,雖然我的根終究只是想像的,但我還是必須對它保持忠誠;絕對不允許在一場哀悼之後就徹底揚棄它,大家只能繼續憂鬱地認同它,認同那個失落的國族之物(Nation-Thing),甚至要重新找回那個不可能的物......

Anonymous said...

May 1, 2006

to s42006

你提到了一個重點,Freud提出在mouring and melancholia之後會產生的心理狀態之ㄧ就是自戀narcissism,我正在寫一篇文章,談自戀與國族,寫完上載之後,歡迎你給我意見。

Anonymous said...

May 1, 2006

to 小四

可否將你的部落格加入連結?還有,你對心理分析理論比我還熟,真希望你可以提供我一些意見,我想將Lacan的Other、mOther解釋成國族的祖國mOtherland,把Freud的narcissism加入國族的討論,簡單的說,我認為國族主義者就是自戀者,將對自己的慾望轉移到Ideal Nation or Tiawan上,不知道你的看法,或是有無相關參考書目。謝謝。

Anonymous said...

May 2, 2006

弱慢,你和小四、瓦礫等人對相關理論的嫻熟,生產了這些犀利的國族解剖,真是讓我學習不少。

期待你關於自戀與國族的文章 :)

Anonymous said...

May 2, 2006

弱慢,好呀,謝謝

我的淺見是,在符象閹割後,主體認同大它者,但又不斷追尋已逝之物(Thing)或母親或亂倫客體,但是物已逝去而不可得,僅遺留下空無深淵,接觸之必然造成痛苦創傷,因而會以其他代替品替代或填補;國族就是其中一種替代品。

objet petit a與國族大它者是相關的:國族大它者乃以無意義的聲音召喚主體,主體為了解決"大它者想要從我這得到什麼"這個問題,就必須設想在我之中有值得大它者慾望的東西,亦即objet petit a。於是與其說是我在慾望國族,不如說是我以為大它者要我慾望國族我才去慾望。

至於佛洛伊德自戀的部分,我雖然看過,可是已經忘了,但應該說得通吧 XD
參考資料有一篇可以看看:Slavoj Žižek, 'Enjoy your nation as yourself!' in "Tarrying with the negative",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3)

Anonymous said...

May 2, 2006

to anarch

你太客氣了啦,你的blog可是我學習的目標呢。

to 小四

書單收到,圖書館剛好有這本書,謝謝。我以前只看過Zizek的電影評論而已。還有,你的Zizek的Z上面有一個勾,這要怎麼做呢? 好酷。

Anonymous said...

May 2, 2006

弱慢,我是用word的「插入符號」,裡面有很多這種鍵盤上沒有的符號加油吧,期待你的新作~

Anonymous said...

May 3, 2006

這位仁兄,你對Anderson大作恐怕有一定程度的誤讀,當然,私不是什麼學術權威,無權干涉你閱讀文本的方式,畢竟創意性的誤解常是知識創造的泉源。不少獨派的見解和你可說完全一樣,將Anderson的大作視為洪水猛獸,會有這樣奇特的的誤解不在於政治立場的殊異,而在於文本解讀方式的類同。這其中的問題必須寫一篇長文來討論,只是以你的稟賦,進行更深入的理解並不困難。如果你有興趣多讀這本書,學術資料庫對此的討論專文已有百篇以上,可以多方參考為宜。

Anonymous said...

May 3, 2006

to wenyuewang,

可否請你清楚的說明我可能誤讀Anderson之處? 嗯。不過我覺得好像獨派非常歡迎Anderson的理論,與你的說法並不一樣。你的網頁連結出了一點錯,我無法連上你的網頁,可否再作一次?

Anonymous said...

May 3, 2006

弱慢:

我猜是這一個http://irepublic.blogspot.com/

Anonymous said...

May 4, 2006

瓦礫兄,你得到他了

「獨派」很多種,和「統派」一樣。誤讀不只是政治立場問題,是解讀角度問題。我就認識非常討厭這本書的獨派教授,他的解讀方式和你的角度完全一致

Anderson談imagine community是把這個概念當成social reality來處理,這是客觀存在的現象。這方面的「英文」學術討論很多,像你文中的討論角度並非不存在,不過請容我這樣說,這是國際學術殿堂是非主流看法(儘管在島內的討論,確實有一掛人是這樣討論)。如果你reading Anderson interpretively,你也不承認social reality存在,或許有討論空間,though I'm not sure about your philosophical position。

或者更激進一點,你是post-modernist,那連Anderson都可以一起否定掉

Anonymous said...

May 4, 2006

(大驚)原來是island republic,我剛剛才從那裡逛出來,沒想到又從這裡連回去!!!

Anonymous said...

May 4, 2006

to wenyuehwang

就我所知Anthony Smith就反對Anderson的說法,他認為國族的討論依然有真實性,而且跟植於國族歷史與民族(ethnic)之中。有一種反對Anderson的說法是,Anderson誤讀了Benjamin的homogeneous,empty time,以致於他的推論全部出錯。

這是我目前想得出來的例子。

歡迎你來。

Anonymous said...

May 4, 2006

社會現實當然是存在的呀,但是是存在在哪裡呢?並不是存在於直接的物質因果關係,並不是物質性的真實(the Real)自身,而是存在於符象虛構秩序,且由潛在的幻見支撐。一旦社會現實再生產自身的機制暴露出來,這個社會現實就會化為烏有,或者,符象化為另一個現實。

Anonymous said...

May 4, 2006

所以,小四站的位置和我一樣,是後現代。
wenyuehwang你呢?

Anonymous said...

May 4, 2006

所以,小四站的位置和我一樣,是後現代。
wenyuehwang你呢?

Anonymous said...

May 9, 2006

當弱慢兄選邊時,也幫我選了邊 XD

不過選邊的目的不在於幫對手戴帽子,也不是打稻草人,同邊的敵人常不如異邊的盟友可親,相互解放與理解,強過堅壁清野。

我對這篇文章的疑問在於『「正確的」Anderson民族理論』之用語,對於一個細讀過這本書的讀來而言,貴文的論述頗有認知上的差異。民族主義研究並沒有一個通天塔,Smith不只與Anderson不同,他與他的學生也不同,本不足為奇。不過我不確定你是否完全同意小四的解讀,我相信小四的解讀方式正好在邏輯上否定了social reality的存在

Anonymous said...

May 9, 2006

很難說吧。從上個世紀初,Social Reality就不等於Truth,而多半是一種社會共認。

Anonymous said...

May 9, 2006

to James

繼瓦礫點了我死穴之後,沒想到James也點了我死穴(哀嚎)。如果說我是後現代的擁抱者的話,的確沒有所謂『「正確的」Anderson民族理論』這回事,不過,我們的確可以從後現代的立場解讀Anderson民族理論,我私以為這樣的解讀方式也比較具有國族的解釋性。

Anonymous said...

September 28, 2006

您似乎弄擰了建構與虛構這二個概念,這是B.Anderson(1991:6)在區隔與其同屬建構論/現代論陣營之Gellner的民族觀時最重要的界說,您所引用之Anderson在想像的共同體一書中第六頁的部分文字並沒有錯,但由於漏讀了前後文中關於理解這段話的重要訊息,因而把此段文字做了完全相反的解讀.

Anderson在第五頁"概念與定義"此一小標題下的第一段文字中提到了具世界主義精神與多語使用的知識份子對民族主義之鄙薄態度與視其為病態的傾向.而在下一段文字中,Ansderson(不同於其於前段文字中所提及之"知識份子")建議將民族主義當成(如同年齡/血緣關係/宗教一類的)概念而非將其理解為(如同自由主義/法西斯主義一類的)意識型態.而同樣反對將民族主義視為意識型態偏差的還有您所提到的被Anderson批評的E.Gellner(1983),二者民族觀之主要差異在於前者強調對共同體的想像係(不分時代與共同體形式之)人類學上的必然(一切共同體都是想像的,對不同共同體之區別因而在於其被想像的方式而非其虛假或真實Anderson 1991:6),民族僅係透過諸如印刷語言/人口調查/地圖/博物館等條件所形成之現代的共同體想像形式;而同持建構論之後者則以民族與民族主義為現代工業社會之特定溝通需求下的產物,而此正是Anderson認為其似乎暗示(在前現代階段)存在著非想像/非建構之真實的共同體而提出批評的原因,因而您所引的那段文字中,Anderson認為Gellner過於急切地想揭掉民族主義的假面,而將「發明」(invention)等同於「捏造」(fabrication)與「虛假」(falsity)而非「想像」(imagining)與「創造」(creation)。

(未完,請接下貼文字)

Anonymous said...

September 28, 2006

被歸入現代/建構論的Gellner雖然也說了一些諸如「是民族主義產生了民族,而非反之」、「民族主義(nationalist)意識型態受害於普遍的虛假意識,其神話顛倒(invert)了事實」(1983: 55, 124)此類典型的建構論語式,然其要旨在於指出民族主義(在宣傳家的教條那裡被呈現為自明之)錯誤的自我形象,並將此一與其真正本質具反向關聯(inversely related)的錯誤形象顛倒回它真正的樣子,即一個根源於工業社會特殊結構性要求的民族主義(1983: 125, 35)。不同於其主要論爭對象Kedourie的主張,Gellner雖認為民族主義的肉身顯現(incarnations)(即民族)確為武斷的歷史發明,但民族主義的原則卻非偶然的、人為的創造或僅是怨恨(resentment)的結果而係現代社會之必然(1983: 56, 129)。其指出民族主義乃工業社會之客觀的、無法避免的令式(imperative)所要求之文化同質性(即政體與文化一致)的表面形式,民族主義因此儼然成為現代人無法遁逃的宿命(如同韋伯之觀理性化)(1983: 39, 43)。

Gellner在強調民族主義作為一種「我們時代」之社會條件下的必然時多次使用令式(imperative)一詞,其民族主義概念已如同康德倫理學中之假言令式(hypothetical imperative) (如你想要X,作Y),這是當我們將Gellner擺在建構論的一般認識框架下閱讀時需要留意的,尤其是民族/民族主義經常被其以肉身/原則、偶然/必然的二元論方式予以區別的情況下。

(未完,下文續貼)

Anonymous said...

September 28, 2006

職是,您文中所指Anderson比Gellner或Hobsbawm更激進的說法似乎是離文脈的解讀,Anderson在共同體的想像(傾向)方面甚至是相當本質指涉的(人類學的原則),其所未建構指的是在現代世界之特定的文化條件下於特定的政治疆界內所形成之民族此一現代的共同體想像形式,至於"連他們共同的敵人都有可能是被想像出來的"這一句我在Anderson的二版序言中 (1991: xiv)看到的是殖民地政府(colonial state)及其政策如何在非自覺的情況下辯証地產生(engendered)了最終與之戰鬥的那些民族主義的基本語法,因而此一殖民地政府(the state)在其當地對手(local adversaries)進入歷史以前就已經開始想像這些對手了.可以"想像"日治下台灣人(本島人)作為相對於日本人(內地人)之自稱的形成,此一結構戰後轉為台灣人(本省人)/唐山人(另戰後初期外省人亦使用內地人此一自稱),因而民族之可堪想像係制度之非預期的結果(並不依從殖民者/受殖者之主觀意志)而非某種被害妄想或武斷的主觀反映(Brubaker 1996 對前蘇聯如何非預期的創造出解體後之多個民族國家亦提出此類"民族係被制度化出來的"結論).

緣此,不加批判(劃界與澄清)或去脈絡地適用/閱讀建構論將可能使民族相關現象之認識從本質主義擺向另一個同樣素樸的視點。此係因「建構性」作為無本質(本能)之人的本質、「建構物」作為行動者合理化自身行動之憑藉、與「建構能力」作為一種(如同各種形式之資本)不均等分配之資源這三個關於人類建構活動的事實本身所具有的兩面性:

1. 建構(性)作為人之外化活動,其結果可能是賦予自身秩序之客觀化,亦可能是作為其極端形式的物化。而在後者的情況下,人遺忘了自己與世界的辯証關係; 或是遺忘了社會乃由他人所造而自然化了自身之繼受身分,或是(在一種殖民情境中)忘了社會由他人所造而自然化了自身之從屬位置,而「他人」是自己(想像出來)的祖先或統治者(想像出來)的祖先就構成了民族神話或殖民謊言之基本區別。

(未完,下文續貼)

Anonymous said...

September 28, 2006

2. 建構物作為人之工具,其可用以正當化宰制群體之支配權力(在實定法的環境中),亦可用以正當化從屬階級之反抗權利(在自然法的環境中)。而宰制與從屬關係(或群體之內涵與邊界)卻是多層次與變動的的關係,因而建構/反建構係一不斷進行的過程。

3. 建構能力作為人的不平等分配之資源,既可在殖民者身上表現為自然稟賦,亦可在受殖者身上表現為天性低劣,因而緣於建構資源之匱乏而表現出來的無反省/反抗卻可能成為受殖者被(局外人或沒在裡面玩的人)譴責的理由。

建構論的一個語意認知的陷阱是,在指出民族作為一種建構活動之果並(在一種負面評價的語意脈絡中)強調其偶然的、人為的性質,然卻不提示研究者之視點的情況下,不啻是暗示共同體或社會秩序形式可以或應該在人之建構性與歷史性以外尋求其本質的、必然的、與超人的基礎,而此種忽略人之開放性而欲回歸(未墮落前之)樂園亞當的慾望經常不自覺的或弔詭的引出「本質主義的建構論」。

再者,民族主義研究另一個常見的認知框架乃接受民族此一範疇之真實存在,但於其中區分好的與壞的民族主義(或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如Hans Kohn(1982)之著名而影響深遠的「liberal, civic Western 與illiberal, ethnic Eastern」的民族主義分類架構。然論者(Kuzio 2002)指出二者係民族發展階段之別而非本質之別,其受民主鞏固程度影響,在遭遇對外戰爭、恐怖主義、甚或移民問題等危機時西方國家亦會調整其(始終存在著緊張的)族群特殊主義與市民普同主義的組成比例。此因以建構(物)對抗建構(物)或維持已遭威脅之建構(物)係所有以正當性為核心之政治競爭的常態,因而於研究認識上僅有建構(物)目的之別而無建構(物)好壞之別。後者由於忽略了群體內涵/邊界係決定於其互動過程中之(主客間的)權力關係,其結果是(經常隱身於分類術語中的)民族主義研究之「認識論的東方主義」 。

Anonymous said...

September 28, 2006

感謝蔣化仁先生的意見,包括James 和 wenyehwang 都提出相似的看法,我誤解了Anderson "imagined communities"的原意,我在想,會不會是學科訓練下的差異? 我傾向以文化研究、文學批評來解讀Anerson,以至於我都在處理representation的問題,而James是政治學出身,所以會有不同的解讀?

總之,再讀一次Anderson的書原本就是我近期的計畫之一,如有問題,還想請教各位。

Anonymous said...

September 29, 2006

我有時候會覺得自己陷入一個死結:為什麼虛構會被認為是這麼徹底負面的辭彙,這樣,除此又應該用哪個詞呢?社會學本來就不斷提醒學生,探討社會真實不代表探討某種真實。社會結構、共同體、連帶、公民領域,甚至家庭、政府、制度之類全都是論述詮釋的對象,也全都在社會學的想像之下哩。任何一個對社會學有理解的人,怎麼會有可能徹底拒絕某種虛構呢?

不過這是在象牙塔裡討論的狀況,在宣傳上,虛構的確是負面的辭彙,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加註說其實家庭也是虛構之類的話。呵呵。

Anonymous said...

jp成人jp58777成人區色美媚部落格 2kiss168成人85cc免費影城4qk色美媚入口080cc成人色網666成人0951成人頻道下載5278論壇38ga成人微風成人論壇 情色論壇aio交友愛情館999無瑪試看圖g8成人下載ing聊天室交友69成人ing聊天室找一夜girl5320成人網6rq色女人專用919sex色片直播網jp成人netjp成人jp58av168成人成人夜色4qk色美媚入口080aa片直播gogo2sex免費視訊77p2p影片網xxx383美女寫真18成人網5i0美色女影城jp girl成人免費視訊聊天080視訊聊天室ShowLive影音視訊辣妹聊天網18sxe成人影城xx18 net情色視訊4u成人視訊jp成人net25xxx成人影城台灣18 tw18 com919sex成人網080聊天室交友愛戀速配網免費視訊亞洲禁果影城919sex色片直播網3y3成人色色網台灣18成年人網919sex成人網都嘟成人網聊天室13060免費7x7美媚色色網色美媚部落格6k聊天室qq美美色網影片台灣18成年人網免費視訊聊天室176 視訊聊天聊天室080qqgirl美美色網情aaaaa片俱樂部影片免費視訊美女s383g htm視訊網msn 視訊交友lover99 視訊交友視訊聊天ilover99聊天室ing入口聊天室ilover99亞洲禁果影城kk視訊俱樂部免費視訊聊天室xxxpanda情色視訊g8非常好色電影院bt成人成人聊天室免費視訊聊天13060 免費視訊聊天

Anonymous said...

38ga成人 視訊聊天 台灣18成年人網 18jack主入口 18禁地少女遊戲 18成人網 免費視訊173liveshow 168 視訊聊天 聊天室13060免費 13060 免費視訊聊天 080cc成人色網 080視訊聊天室 0509 免費視訊聊天秀 0204 視訊交友 735聊天室 go2av免費影片 avdvd成人影城 免費視訊mmshow aio交友愛情館 免費視訊 免費視訊聊天 919sex色片直播網 919sex成人網 視訊交友90739 85cc免費影城 77p2p影片網 777成人區 6k聊天室 666成人 4u成人視訊 4qk色美媚入口 jp成人jp58 jp成人視訊交友 色色網-視訊 亞洲禁果影城 色美媚部落格 色美媚部落格 2 ing聊天室找一夜 亞洲瘋情網 視訊交友網ilover99 視訊網愛聊天 gogo2sex免費視訊 girl5320成人網 g8mm視訊網 八國聯軍成人視訊 都嘟成人網 情人視訊高雄網 視訊美女巨乳34c 成人聊天室 成人夜色 視訊聊天評比 視訊交友高雄網 男人幫 免費視訊聊天室 s383g htm視訊網 s383av730視訊網 msn 視訊交友 mmbox視訊網 mm387美眉共國 love104影音Live秀 網愛聊天室 live173視訊聊天網 kk視訊俱樂部 kk123視訊俱樂部 kk 視訊聊天 kiss168成人 視訊交友 jp成人net jp girl成人 xxx383成人視訊 xx18 net情色視訊 視訊交友web365 視訊聊天室v6 0 utshow 視訊聊天 視訊ukiss

Anonymous said...

感覺內容豐富,幫你灌灌水,請別見怪,謝謝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