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June 2006

抽菸誌



我抽菸的歷史並不算太長,相較於我很多老菸槍的朋友都是從國小就學會抽菸,我是到了高中才開始跟著幾個死黨有一搭沒一搭地學著抽,只能算是玩票性質,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能夠順利進入青春期男性所謂『雄性集團』的氛圍,抽菸比較像是該集團集體認同的一部份,雖然我並不清楚抽菸到底有什麼壞處,我只知道我不並太習慣讓渾濁的氣體往來我的肺,還有,我必須躲避教官與父母的管教,不過那種被貼上壞學生的標籤反而是一件好玩的事,我會被同儕歸類、排擠、甚至投以鄙視的眼光,這反而讓我覺得我非常地與眾不同。

事實上,我是抱持著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大人眼中的壞學生而學會抽菸的。從小,我們總是被教育成同一個模樣,穿一樣的衣服、讀一樣的書、做一樣的習題、變成一樣的乖小孩。抽菸,開始讓我對我自己有了不一樣的想像。因為我抽菸,我可以使壞,我可以衣裝不整,我可以髒字不離口,我可以用smoke gets in my eye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

在那時候,抽菸只能勉強算是貼在我身上的某種標籤,沒有任何實質上的功能,一直要等到我讀了大學,我才漸漸發現抽菸的諸多實用地化學作用。我選了一門台灣教育史上最刁鑽的科系:建築系,最淒慘的地方莫過於每天的課業生活幾乎被熬夜趕圖給佔滿,而且歹戲拖棚,總要拖個五年才能畢業。不但要七零八落地讀著一堆深奧難解的理論(現代、後現代、解構…),還要深陷在一堆模型材料中,努力將這些理論拼湊出一個個更加七零八落、深奧難解的模型與圖面,並且學成一套天花亂墜的說詞,即便把這些模型與圖面倒過來擺放,我也可以口沫橫飛地狗屁出一大堆其實自己也很心虛的哲理出來。就在這種極度壓榨腦力與體力的訓練下,我發現我已經成為菸不離口的人了。

抽菸有幾項絕佳的化學功能,首先,抽菸可以提神,而且菸癮越大,提神效果越好(真是惡性循環呀)。在我發現吃檳榔也具有同樣絕佳的提神功效之前,熬夜趕圖的我一定是抽一口菸、喝一口咖啡、畫一道牆、割兩塊模型…,唯有如此,我才能如期地做完所有的設計圖與模型,而且圖量越大,菸癮也就越大,在我大學畢業前,我至少每天要抽上一包菸。

其次,抽菸可以幫助我思考、化解焦慮。在那時候,Derrida、Barthes、Foucault、Deleuze…等人的後現代哲學重重地打擊我小小的腦袋,真是應驗了『此時無字勝有字』,我只能痛苦地在他們紛亂的文字迷宮裡匍匐前進,並且隨準備好一根菸,替自己打結的思緒找到吞雲吐霧的出口。

除了這些惱人的理論以外,很多時候我在設計遇上了瓶頸,或是找不到創作靈感時,一股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就會莫名地湧上腦門,我總是在這個時候燃起一根菸,藉由抽菸來放鬆自己,以免陷入漫無止境的焦慮。當時的我是一個焦慮感特別深的人,重度依賴抽菸來解決焦慮,在我找到其他方法之前,我別無選擇地藉由抽菸來冷靜自己。

尼古丁是一種很奇妙的物質,它具有絕佳的鎮定效果,卻又會讓人上癮,甚至致命。對於某些人而言,尼古丁既是(生理上的)解藥、又是(身體上的)毒藥。這種遊走在致命邊緣的歡快愉悅,深深地誘惑著許多以思考為志業的人,像是藝術家、哲學家、文學家…等,『老菸槍』這個名詞總是伴隨著他們,而抽菸則成為一種隱喻,它象徵著成熟、滄桑、風華、品味、知性、以及讓人低迴不已的人生韻味。

抽菸的缺點在於無可救藥的菸癮,尤其當身邊有人嘴裡叼根菸,雙手就會忍不住地往口袋裡掏,如果這的時候掏不到菸,頓時就會陷入哀莫大於心死的絕望深淵。最奇特的是,菸癮會漸漸地隱匿在符號性的象徵秩序裡,只要是與菸有關的符號,都會激起我抽菸的慾望,例如看見電影裡的男主角在抽菸、與好友聊天提到菸這個字眼、看見香菸的符號(即使外面有一個紅色的圓圈,外加一條紅色的斜槓)、聞到一絲香菸的氣息從遠方傳來、小說裡賣火柴的小女孩、聽到音樂裡打火機的聲音、或是看部落格看到有人談菸,我的菸癮就犯了。

我之所以忍不住寫了這篇文章,完全拜玩.物.喪.志.集中《我不愛粗煙》一文之賜,因為我戒了煙,所以只好寫一篇跟菸有關的文章,在象徵秩序裡消消癮頭。

此外,抽菸的另一個缺點是無法忍受他人的二手菸,如果有人在室內抽菸,除非我自己也有菸,我就會跟他一起狂抽、猛抽,否則我多半會選擇走避。菸很奇特,自己吸的菸,與吸別人吸過的菸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或許是因為我對二手菸的想像是:它是經過他人的肺部、與他人的體液交媾之後被排泄出來的氣體,我怎能忍受這種物質污染我的肺。

來到英國之後,我的抽菸習慣有了一些改變。最主要的因素是英國的香菸貴得驚人,一包萬寶路叫價五鎊五十三便士(約台幣三百三十多元),連英國人都大喊吃不消。雖然有研究指出,英國現在的菸價相較於六零年代相對地便宜許多,但是英國人平均要花四十分鐘的工時才能買到一包菸,比起美國(二十分鐘)與日本(九分鐘)來說還是貴了許多。

英國與其他歐盟國家相比,菸價也很是最貴的,例如法國、比利時與西班牙的菸價只有英國的六到四成之間,如果選擇到歐盟買菸,平均每包菸可以省下兩鎊五十便士左右,只要買超過一條菸,幾乎就是英國到歐盟的旅費了,所以很多英國的癮君子寧願花錢出國旅行,順便大肆搜刮便宜的香菸。還有另一種選擇就是網路跨國買菸,一樣可以買到比英國便宜的香菸。

當然,我根本負擔不起英國貴得離譜的香菸,我也沒有打算出國買菸,於是有一陣子我選擇了另一種便宜的抽菸方式:自己捲菸。捲菸在英國其實非常的流行,尤其是年輕一輩,幾乎都是抽自己捲的菸,而且他們捲菸的技巧非常純熟,時常看見他們一邊優雅地講手機、一邊攤開菸紙,放上濾嘴與菸草,往舌尖一抹,順勢就捲好一根菸了。

捲菸除了便宜以外,還有幾點好處是盒裝香菸所無法取代的。首先,捲菸的菸紙比較薄,而且燃燒起來沒有太重的味道破壞菸草的香氣,燃燒之後的有害化學物質也比菸紙厚的紙菸少。

其次,捲菸的菸草沒添加助燃劑。一般的紙菸為了讓菸草順利地燃燒而不中斷,或是增加癮君子抽菸的速度,都會添加助燃劑,所以市面上的紙菸即使點了不抽,也會自己燃燒到完,但是捲菸如果沒有不間斷地抽的話,就很容易熄火。一般來說,抽一根捲菸必須點火點個兩三次是很平常的。

我認為香菸添加助燃劑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助燃劑的目的只是為了讓癮君子抽菸的速度加快,好讓菸商牟取更多的商業利益,此外,助燃劑對人體的影響並不比尼古丁或焦油來得輕,如果真的要用心品評菸草的香氣的話,最好是買沒有添加助燃劑的菸。

其實,捲菸的過程是一種愉虐,尤其是當自己菸癮犯了,著急地四處找菸,這個時候卻必須馬上靜下心來,緩緩地把傢俬攤開來,細心地捲好一根菸。捲菸是一種緩慢的藝術,越是心急越是捲不成。當我開始學捲菸的時候,不但手腳笨拙,捏了老半天還捏不好,而且只要一煩躁,就會捏皺輕薄的菸紙,整根煙一點美感也沒有。還有太心急,流了太多手汗,也會沾濕菸紙,毀了一根煙。有時候太貪心,放了太多的菸草,香菸還會漏餡,只好再重捲一根。我想捲菸對於急著想抽菸的人來說,真是一種愉悅的凌遲呀。

英國雖然菸價貴,菸稅高,但是抽菸人口依然不減,尤其是在酒吧內,幾乎每人都是菸酒不離口,對於不抽菸的人來說,他們拒吸二手菸的權利完全被漠視,也因此,很多反菸團體敦促英國政府立法,嚴禁在公共場合內抽菸。這項禁令在今年初已經頒佈,蘇格蘭搶先在三月底全面實施酒吧禁菸,現在蘇格蘭酒吧內的空氣的確清淨許多,不過對於環保觀念(相較於其他已開發國家或台灣而言)相對落後的英格蘭而言,目前屬於臨時勸導期,在酒吧內依然可以抽菸,英格蘭人還在掙扎是否要需要全面實施酒吧禁菸令。

總之,反菸已經成為當代社會政治正確的一部份,人們得為抽菸付出更高的代價。回顧人類的文明史,香菸的歷史並不算長(香菸這種讓西方社會著迷的物質來自於北美印地安人,藉由殖民之便傳入西方),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香菸也終將成為歷史的一部份。


有趣的連結
古希臘就用啞鈴健身
健身的起源

ivy推薦的BBC專題報導
We Love Cigarettes

anarch推薦的文章
誰在「感謝你抽菸」

瓦礫推薦的相片


83 comments:

弱慢 said...

2006/06/10

最近寫的文章真是太soft了,要多寫一些tough的東西。

Anonymous said...

2006/06/10

寫論文,沒煙辦不到。

這樣撂話有沒有加強這個頁面的man氣質啊...

Anonymous said...

2006/06/10

抽煙斗啦!
去你們那些賣威士忌的店,
拿一手威士忌、再加一支煙斗,
應該會很有靈感....

Anonymous said...

2006/06/10

水煙?

弱慢 said...

2006/06/11

水菸我有抽過說說,忘了寫進去,我以前有一個黎巴嫩室友,他都抽水菸,要用炭火燒菸,煙草還有很多口味,有蘋果、櫻桃等,很有趣呢。

原來大家都是老煙槍呀。

弱慢 said...

2006/06/11

對了,大家有沒有看出來封面這張圖片的來歷?

Anonymous said...

2006/06/11

斷背山唷?不講還看不出來 XD

Anonymous said...

2006/06/11

抽菸真的有助於思考、靈感創生???

如果答案真是肯定的(我需要科學證據喔),那我願意開放自己,讓尼古丁氣體來污染我還算乾淨的肺啊!(沒辦法一切都是為了論文囉~)

Anonymous said...

2006/06/11

Brokeback Mountain 還沒看過,不過從下面quote判斷應該是

Ennis Del Mar: I'm gonna tell you this one time, Jack fuckin' Twist, an' I ain't foolin'. What I don't know - all them things I don't know - could get you killed if I come to know them. I mean it.

Jack Twist: Yeah well try this one, and I'll say it just once!

Ennis Del Mar: Go ahead!

Anonymous said...

2006/06/11

Jack Twist: Tell you what, we coulda had a good life together! Fuckin' real good life! Had us a place of our own. But you didn't want it, Ennis! So what we got now is Brokeback Mountain! Everything's built on that! That's all we got, boy, fuckin' all. So I hope you know that, even if you don't never know the rest! You count the damn few times we have been together in nearly twenty years and you measure the short
fucking leash you keep me on - and then you ask me about Mexico and tell me you'll kill me for needing somethin' I don't hardly never get.

You have no idea how bad it gets! I'm not you... I can't make it on a coupla high-altitude fucks once or twice a year! You are too much for me Ennis, you sonofawhoreson bitch! I wish I knew how to quit you.

嗯...每個人心理都有一座斷臂山

弱慢 said...

2006/06/11

小四真是冰雪聰明。

為了論文,管他有沒有科學證據,先信了再說,像是風水就很重要,要注意研究室入口與辦公桌的方位,還有農民曆也有記載每天可以做、不可以做的事,還有有事沒事就去文昌公那裡求個籤,也可以修修眉毛上的雜毛,兩眉之間的毛一定要修掉,眉梢的毛如果呈現擴散型,會把運氣給散開,要修成尖尾型,還有好多好多事情要注意喔...

弱慢 said...

2006/06/11

感謝ivy把原文給摘出來了,我讀了這篇小說好幾遍,這一段台詞是最美的,百讀不厭。

jake在電影裡把這段台詞說得深情款款,非常感人,也是我最喜歡的橋段。

Anonymous said...

2006/06/11

呵呵呵呵

真這樣搞還能寫論文喔??既然這樣幹嘛還戒煙呢??要不就是,唉~我就說嘛~擺明了又是一個教人又愛又恨的天縱英才囉!!!(再大力地給它哀嘆一次!老天啊你怎麼就是這樣不公平啊.....)

不過,說真的,我還真曾因為風水的問題換過住處呢!!因為據說原本住的那個地方會大量地吸收人的純陽真氣,非常不利思考啊、創作等等之類的腦力活動啊~

Anonymous said...

2006/06/12

那..我要修眉毛.....

弱慢 said...

2006/06/12

阿玲妳的眉毛沒救了。

Anonymous said...

2006/06/12

(假裝鎮定貌)咳,沒關係,論文總還是有別的辦法可以寫....不用太man也可以...

Anonymous said...

2006/06/12

I wish I knew......
用過去式動辭來表示不存再的事實
所以 Jack 希望知道有可以"戒"掉這段感情的辦法
這表明了他理智上想"戒"但情感上"戒"不掉的困境
哈哈 沒想到你"戒"煙也有一樣的問題

同志的結婚權因成為政治正確的一部分
而讓許多同志感情的出櫃能夠理直氣壯
"戒"煙卻因為成為政治正確的一部分
讓癮君子們只能躲在角落吞雲吐霧
風華不再  好慘!

話說回來
只有抽煙才能有 male 的氣味嗎
煙癮犯時可一點也不都不 tough 囉

Anonymous said...

2006/06/13

抽煙也可以是很C的一件事呀,不過要抽那種煙管又細又長的涼煙。

Anonymous said...

我不喜歡涼煙 假假的
davidoff 的長菸就不錯

大家都不覺得"愉悅的凌遲"那段讀起來很有畫面嗎

弱慢 said...

2006/06/13

我覺得只要是戒不掉的東西,就很難tough起來。

白豆長菸就是我以前的最愛,抽起來有氣質,菸草的口感又好,抽完還會回甘,真是完美。紅豆就不這麼愛了,菸有點濃,烏煙瘴氣地,格調都被降低了。

(豆指的是davidoff,白豆指的是白色的davidoff,以此類推。)

之前有一陣子都抽涼菸,因為跟前女友一起抽,我發覺關於男人抽涼菸的傳言並不確實。

Anonymous said...

2006/06/11

呵~
原來不是只有我看到"愉虐"的畫面啊..

對嘛!!誰說男人抽菸就一定man呢..
有些個"煙媚"到不行啊...

Anonymous said...

2006/06/11

呵~
原來不是只有我看到"愉虐"的畫面啊..

對嘛!!誰說男人抽菸就一定man呢..
有些個"煙媚"到不行啊...

Anonymous said...

2006/06/13

純屬個人偏見。

但要"煙媚"的起來,手指不長是不行的....



哀。

Anonymous said...

2006/06/13

純屬個人偏見。

但要"煙媚"的起來,手指不長是不行的....



哀。

弱慢 said...

2006/06/14

抽菸手指要修長,還要抽有氣質的長菸,嗯,台灣人對於長的東西有偏愛,對於又短又肥的東西很挑剔。

Anonymous said...

2006/06/14

嗯,有很深刻的體認........
台灣不喜歡curve body
不像英國

不只身體線條要拉直
頭髮也是


哀伊。

Anonymous said...

2006/06/14

(舉手)不好意思,我要岔題啦..

真的嗎真的嗎..那英國喜歡什麼呢??
去年初,William Morris的工藝作品有到台灣來展耶(純手工刺繡的地
毯、大量花草圖案的壁紙等等)
我有一種想在展場裡放聲大哭的感受啦(真是太叫人讚嘆了啊..)

不過,話說回來
個人偏見喔,我想那跟"手指長短"沒太大的關聯呢
倒是跟男人的整體氣質關係比較緊密啊..
呵~我見過氣質神似於張國榮的直男的"煙媚"喔...


(唉!!真教人心頭小鹿亂撞的緊啊!!)

Anonymous said...

2006/06/14

主要是看如何拍照,如果只拍到手,手指長就可以了,如果要整體,嘿嘿嘿嘿,張國榮讚啊!(完全就想到一張黑色背景中前頭有白煙左側站一個帥哥倚在牆邊的畫面)

弱慢 said...

2006/06/14

William Morris的傳統在英國還有很多喔,Laura Ashley的小碎花就是經典,總之,很多家飾、服飾都還看得到Morris小碎花的傳統。

我想ivy和我指的是人體的曲線,而不是曲線很多的小碎花。英國人普遍都很胖,大概都是東方女性的三倍重,但是身高卻沒有三倍高,所以看起來都是矮胖型的。台灣女性都是一個比一個瘦,審美觀完全不同。

有一篇研究指出,英國男人普遍喜歡微胖型的女性,他們認為有肉感的女性比較性感,而且認為只有骨感的女性一定會性冷感。當然,這種看法是有生物本能的根據的,該報導也提到有肉感的女性代表吃得好,在古代一定生育能力佳,所以這項審美觀就從古代遺傳到現代,而且太瘦的女性的確會因為經期不調、飲養不良而引起情緒與情趣的問題,對於男性而言,這是很困擾的事,所以男性普遍喜歡微胖型。

台灣人連男性也一個比一個瘦,應該這麼說,台灣男性文化中沒有肌肉型的審美要求,反而是文弱書生型佔有最大的比例,因為根據另外一項針對台灣女性的調查顯示,台灣女性喜歡文弱書生型的男性佔了最高的比例,肌肉型是最沒人愛的。

男人瘦,女人也瘦,瘦得不可思議,這就是台灣。

Anonymous said...

2006/06/14

所以阿...身為女性,
與其說是"個人偏見",
不如說是被這種 mono-審美觀的長期剝削下,
因需要集體認同,
病態地加入集體施暴的行列來的確切。

"英國男人普遍喜歡微胖型的女性"-像 Bridget Jones's diary一片裡的女主角,就是英國街頭常見身形;還有 Charlotte Church,在英國一點都不算胖的身材,在好萊ㄨ跟台灣就被挑剔到不行。而台灣人喜歡的"志玲",到英國來可能要被問是不是營養不良吧!

我也喜歡張國榮,但不是他的"煙媚",而是那種細緻、任性、好忌、情緒化的女性特質,全都在他一個眼神、一個轉身之間,表露無遺。

弱慢 said...

2006/06/14

被你們這麼一說,我也好想當個"煙媚"試試看。瓦礫,要不要來玩玩?

Anonymous said...

2006/06/15

煙媚?啊哈!等我減個四十公斤再說XDDD

Anonymous said...

2006/06/15

台灣男性文化如果還有對肌肉型的審美要求的話,那就是男同志文化了。所以領同樣的薪水,男同志更樂意把錢花在健身房會員。台灣兩大健身房裡面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是gay,下班後晚上的健身房儼然是另類的社交場所。當然也有不健身的gay,但是他們因為體型不「標準」而在社群中受到的關心(壓力?),就會比直男來得高。

弱慢 said...

2006/06/15

在英國,隨便在路上撿個男人,都是肌肉型的耶,他們大多都是直男,不太明白怎麼在台灣上健身房會變成gay的運動呢?這個論述的形成與實踐是怎麼回事呢?只是用東西方差距就能說明嗎?其背後還有更深層的文化意識在作用嗎?

Anonymous said...

2006/06/15

瞎猜。

那有沒可能是工黨的勞動傳統 vs.消費文化下的嶄新(品味)遊戲呢??(我突然想到Billy Elliot在《舞動人生》被認為是跳芭蕾的娘娘腔啊!小男孩應該要學拳擊的啊...)

弱慢 said...

2006/06/16

哈哈,liwei我喜歡你的說法。

Anonymous said...

2006/06/16

還真的要壯壯的穿起那件「狗戰爭」襯衫才會帥氣。不知道設計這件衣服的人是用那一個眼光看社會與男性?

Anonymous said...

2006/06/16

要寫又是囉唆一大篇,本來想裝做沒看到,
還是忍不住的來連連看好了。

之前看英國的文化論述口水節目說
這種肌肉文化是受到美國好萊屋電影的影響
不過我覺得 liwei 的說法也小有道理
因為 football hooligan 都是壯壯的直南
直到會說 women are born for ironing
而這類的人也多數是勞工黨的死忠支持者

國外不少男同志都是精瘦型 (Elton John 是個大例外)
當然也有把自己物化成大肌肉男
角色上填補的就是男女世界裡女生bimbo的角色
其實英國更多的是 bi- 根本無法從穿著或體態來歸類至於台灣的我就不清楚了

台灣男同志願意把錢花在自己的身體上
I think it's a way to display their disposable income
跟直男比起來 同志繁延後(如果想要)的schedule 比較 flexible
方式也較多元 脫離了這種一元文化 單一路徑的思考
讀書>>>賺錢>>>存錢>>>買房>>>買車>>>結婚>>>生子
他們有更多空間支配自己的金錢
可是等到形成一種同儕壓力之後 跟直人的社會還是一樣的

亞洲由於房價太高 在年輕人覺得買房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租屋空間又局促狹小到沒有必要花錢在改善居住品質
身邊也沒有多元的活動資訊時
年輕人對 disposable income 的運用也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
例如 很多前賺的不多的媚媚會存錢買名牌
許多名牌的銷售在亞洲(日本香港等地)是很多西方人無法理解的
因為在英國有很多種lifestyle 有各種具廣度的嗜好可以花錢
專注在買名牌跟保養品 實在太無聊了
http://www.thingsasian.com/browse/stories/contributors/goto_article/ar
ticle.2012.html

弱慢 said...

2006/06/16

關於好萊塢如何影響男人的體態,可以參考但唐謨翻譯的"猛男情結"(the adonis complex)一書。整個過程非常hyperreality,該學者比較六零年代(或更早)與九零年代的電影中的男體、英雄、玩偶等,最後發覺影像中男體的肌肉從fitness演變成chunky,尤其是玩偶,原本都是瘦小斯文的肯尼,最後全都變成魔鬼阿諾。而男人從小習慣這些男體影像後,開始狂練肌肉,希望也變成畫面中的猛男,但是那種人造物(尤其是卡通與玩偶)的肌肉根本超乎真實人體的極限,所以很多人都吃類固醇來讓肌肉變得更大塊。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182620

不過西方強調結實的男體由來已久,從古希臘時代開始,西方藝術、雕刻、繪畫都在歌詠強壯的男體。

至於東方男人的男子氣概的形成,我覺得孫隆基寫的"未斷奶的民族"是最能說服我的,他認為中國文化下的男人基本上都患了戀母症,在心理上,無法脫離Freud所謂弒母情節與弒父情節,永遠都只是被長輩所饌養的小男孩,永遠長不大,未斷奶。所以中國文化下的男子型態多半以文弱書生為代表,完全不強調精壯型的男人,或是這種精壯型男人會被污名化為殺豬或砍頭的粗俗人。

Anonymous said...

2006/06/16

我對於太氾濫的把所有心理情節都跟佛洛伊德理論連上關係
有一定程度的反感
不過這篇還蠻能說服我的

台灣女孩子也通常被這種想法洗腦
認為粗壯的男人便是大腦空空的笨蛋或者會打老婆粗人
溫文儒雅的書生就會是顧家的好男人而非斯文敗類
這種錯誤的標籤貼法害了不少人阿

如果以科學的角度來看
(我承認,我最近研究血型走火入魔)
O型的男生的背部之骨骼較粗
也最容易被跟粗俗人畫上等號
但歐美跟台灣一樣都是O型人口佔40%以上的O型社會
為什麼對於人體有如此迴異的價值觀
我覺得跟西方的價值早在希臘時代奠定精英培養來自於全人教育的基礎
還有台灣長期脫離不了
中國B型社會重曖昧模糊不重邏輯文風及日本A型社會傳統保守的影響
無法發展出O型社會的優點所致

不過我發現慢弱心中早就有答案了
怎麼現在說出實話?

Anonymous said...

2006/06/16

敢情...弱慢是在blog上先預演當老師的情景??

還好我只是瞎猜!!
ivy就真是很認真的好學生一個啊!!

弱慢 said...

2006/06/16

(搔頭)不是...不是這樣的啦,我也很想聽聽看大家的意見呀,也許我的想法還不夠周全,所以需要大家一起來腦力激盪。當老師?真的不敢啦。(淚)

弱慢 said...

2006/06/16

就所謂o型社會來看,台灣與歐美在文化上有一些相似性,例如,台灣與歐美人士都比較直接,有話就直說(相較於中國扭扭捏捏的裝腔作勢),而且,台灣與歐美人士都有一種瘋狂的性格,例如,現在是足球季,一到下午都沒人逛街,大家都回家或上酒吧看足球,風靡的很,跟台灣人一窩蜂做某件事(買蛋塔、甜甜圈等)性格也很像耶。

Anonymous said...

2006/06/16

台灣人有有話就說喔?沒想過這個事情耶,因為沒有從血型的觀點想過。

但是如果從教育的觀點,我反倒感覺大家有話不敢說,例如老師不會也不敢說不會,小孩不會也不敢說不會,有問題也很擔心自己問笨問題(功課好功課不好都一樣),明明不爽也不一定會說出來(除非覺得自己站在西瓜的某一邊或是很清楚自己站在某一個會被支持的點),還有本來有話要說但是會一直解釋威權的觀點最後自己被威權的觀點說服.....

而且我覺得「怎麼說」,倒一直是門不被重視的藝術........不過這又扯遠了。

Anonymous said...

2006/06/17

(驚訝狀)沒看書隨便亂說也可以領好學生貼紙?不過要 teletubbies 的我才要ㄡ!

弱慢別再含淚搔頭了,
不是才說要 tough 一點嗎!

人類本身就有一種對於見到的事物加以分類比較的天性,只是,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阿!

Anonymous said...

2006/06/17

...說是戀家的小男生也行啦...
不過對書生的呵護和閉關啃經的傳統,而書生也更容易、更經常接近權力啊...就算不在官僚系統,任何知識份子在傳統中國都高人一等,一直到近代,現代化的中國,知識分子都是未曾衰弱的一群。所謂的強身健體,頂多取締些鴉片,加個體育,最早的肌肉崇拜圖像應該在毛時代才出現。

相對的,一直到工業革命後,軍事平民化,英國人才發現勞動大眾活在莫名其妙的爛環境裡,連當兵都不行。於是出現了內衣褲、開始有人搞公共衛生政策等等,勞工才健康起來。

不過在大眾文化方面,尤其有冷戰時期的視覺問題意識下,上世紀中之前,西方對於肌肉的重視其實我是有點存疑的。健身房其實是以現代化的Gym為主題研究,個體對身體線條或肌肉視覺的重視和標準化,我個人認為是非常非常晚近的現象。

弱慢 said...

2006/06/17

瓦礫的說法"健身房其實是以現代化的Gym為主題研究,個體對身體線條或肌肉視覺的重視和標準化,我個人認為是非常非常晚近的現象。"激起了一個有趣的歷史題目:啞鈴的歷史。我覺得,這些健身器材的歷史好像應該更早才是,古希臘?羅馬?恩,還要做更多的研究。

這項研究的目的是解析男人形塑自己體態的系普學。

Anonymous said...

2006/06/17

(害羞狀)可是我只有百獸王的貼紙而已捏
(而且還是四處問借來的呀..)
呵呵~原來天線寶寶剛出生的時候、還沒遠渡重洋前,叫teletubbies喔
(粉可愛呢!!)

瓦學長想必還深受研討會遺毒影響唄..
開口閉口就是不離「戰爭與現代性」這大命題啊..(聽說講的不錯喔??)

不過,第一次聽人轉述Charles Tilly(如果沒記錯,應該是他講的啦)以戰爭來談現代西方社會的發展,那說詞,還真是令人印象深刻呢!!

Anonymous said...

2006/06/18

我沒有說啞鈴 - -||| 我說的是平民化的身體線條跟肌肉視覺...
關鍵字:平民化、身體標準化、肌肉圖像

退一些說,傅柯的technology of the self,不也是藉希臘立論,被拿來今天用,中間跳過很大一段哩。

弱慢 said...

2006/06/19

我知道你沒有提啞鈴,可是你有提到健身房,古代當然沒有健身房,卻有很多健身器材跟今天我們用的很相似,例如啞鈴。

我覺得把研究集中在細微的東西,再進一步探詢這些東西的轉變,進而推論到整個時代氛圍的改變,這是傅柯式考察最喜歡的一種研究取向,我覺得啞鈴可以符合這個研究取向。

Anonymous said...

2006/06/19

我看傅柯會要求自己不脫出知識型跟穿透性權力的大原則。看來果然取向不同。

不過還是可以相合,其實有些東西,在西方是從希臘羅馬時代然後直接跳接到現代。啞鈴會不會也是這樣?另外,你也知道我們這些死社會學的,階級性別一定得搞嘛。於是那個菁英公民時代反而變成一個理念型的儲存庫,若是以物品為主的文化史或新史學做法,得要很多證據才能說服我們的。

還有,我對英國的Foucaultian研究取向有一點遲疑。所以我會比較傾向警戒對待的態度。或許也造成不同。

Anonymous said...

2006/06/19

古希臘其實有健身房,雅典的健身房(Gymnasium)甚至分成雅典公民使用的,以及血統一半雅典一半外邦的人使用的。西洋史上第一位(古典)犬儒Antisthenes,蘇格拉底的弟子之一,作為一半的雅典人,相傳曾經在cynosarges這個專供「雜種」運動的健身房裡講課。

弱慢 said...

2006/06/19

給瓦礫

把階級、性別當成是一個未加思辯、拿來就用的概念,對於比較傾向史學研究的我,你們的研究取向才必須提出更多的證據說服我呢。

感謝小四的說明,健身房的歷史還真有趣。

Anonymous said...

2006/06/20

呃,我沒講清楚吧。

因為性別階級是問題,所以希臘時期的菁英公民時代,跟當下的大眾文化之間很難直接類比。因為直接類比有問題,所以取用希臘史實作為理論資源時,就傾向只取用理念、說法、想像,而不會實體對照。否則像是民主體制、工作╱休閒分配、生活空間等等很難類同。譬如古希臘有健身房,我會先知覺的就是他們如何看待健美體態,生產的論述;以及與現在的大眾化健美意識(關連健康保養、公共衛生、特定疾病避險等等)有什麼異同。這點我們取向不同。性╱別關乎多元標準體態的出現,階級關乎過去與現代的保健意識在不同人群間壁壘的變遷,並不只是空穴來風。

另一方面,知識可以儲存在書裡冷凍傳遞,但是啞鈴若果真如健身意識般消失了幾個世紀,它的消失和重新出現似乎具有不同的歷史研究意義。是什麼讓健身必須使用類似的物品,是被知識重新喚醒,或肌骨的物理性質讓類似的物品必然是健身的不二選擇?

至於英國的Foucauldian,下次說這種話還是得舉些例子才行。謹記謹記。欠文一篇。

弱慢 said...

2006/06/20

上飛機前還不忘留言,還留這種充滿雄性思考集團文氣的文,佩服佩服。

傅柯在discipline and punish舉過太多細微的事物引起整個社會風氣轉變的例子,例如damiens的處死、法國總醫院的作息時間表、法王前的閱兵典禮、甚至像是寫字時的握筆規則等,最有名的就是邊沁的環形監獄了。還要更多例子嗎?the order of things中的宮蛾圖、madness and civilization中的愚人船...

你說的我都同意,我也會從"古希臘有健身房,我會先知覺的就是他們如何看待健美體態,生產的論述;以及與現在的大眾化健美意識(關連健康保養、公共衛生、特定疾病避險等等)有什麼異同。"這一點開始,只是,如果只是從這一點開始,就不能算是優秀的Foucauldian,優秀的Foucauldian要從更小處著手(像是上面所舉的例子),再來進行更大的推論。

至於階級/性別能不能當成研究的優先性呢?回到傅柯,傅柯在使用階級與性別時非常小心,他會根植於時代的脈絡來討論壓迫與鬥爭的問題,而不會直接就把壓迫與鬥爭連接到階級與性別。當然,discipline and punish一書有提到布爾喬亞的法律如何規訓現代人的生活,但是在得到這樣推論前,他談到了太多在文化上、意識上、甚至是不成熟的科學上如何劃分、隔離、辨識社會意義上的"它者",而這樣的劃分、隔離、辨識不見得直接與階級/性別有關,而與佔據權力主體的人有關。

簡單的說,傅柯擴大了階級/性別的論述,以及階級/性別之後所帶來的壓迫與鬥爭。傅柯當然同意社會上的壓迫與鬥爭從來就不曾減少,但是階級/性別只是壓迫與鬥爭的來源之一,還有更多的來源需要做更仔細的歷史考察。

回到現在,階級/性別已經是朗朗上口的名詞,大家也都很慣性地把壓迫與鬥爭的來源直接連結到階級/性別,但是這種古典馬克斯的研究取向已經很難再說服人,至少我就比較傾向傅柯的說法。如果想要做一個Foucauldian,應該不要先從階級/性別的優先性開啟研究,而是從被大家忽略的小細節開始,找出更多壓迫與鬥爭的來源。

這是我的淺見。

Anonymous said...

2006/06/22

這個,你提到的例子,哪一種可以稱為「引起社會風氣轉變的事物」,而不是「在知識型下所生產的論述」?如果可以這樣宣稱,那麼事件或人就會成為扭轉權力、決定權力的行動者。這種認識我覺得有點危險。因為傅柯說明權力時,認定權力是穿透身體的縝密網絡,我沒法想像一個認可行動者決定權力的傅柯。

而且,我那篇沒提到壓迫跟鬥爭啊= =?
我不懂這你是從哪裡讀到的?我說「在不同人群間壁壘的變遷」,跟你說「如何劃分、隔離、辨識社會意義上的"它者"」,其實殊途同歸。瘋人是誰,傅柯並沒有指出一個確切的人群,而是指出歷史上詮釋與分類方式的變革,看來我們應該都能同意。相對而言,「充滿雄性集團思考文氣」這句話,看來還比較像是直接連結性別階級哩。

Anonymous said...

2006/06/22

不是講香菸的嗎?怎麼跑到健身房去抽煙了?

我是討厭抽煙的(來踢館的),因為我不喜歡二手煙。就是因為討厭空氣被別人污染,對方還振振有詞這樣。

討論抽煙的姿勢,討論污染空氣的姿勢,討論在河川毒魚的姿勢吧。(哈,過度引伸)

以往在討論香菸的陽剛性格,或舉萬寶路改變行銷策略以男性氣概作訴求而使銷路倍增,或是駱駝牌香菸的暗示男性性器官的海報,這都很有趣。抽煙被拿來和雄性氣概做連結,但真正連結的是尼古丁會消滅精蟲。這也是一種連結啦。 :P


為什麼台灣的健身房成員成分有很高比例的gay?應該說健身房的「入侵」歷史還不夠久遠,進入健身房的先譴部隊大致是比較會意識到自己身體的同性戀族群率先加入。性傾向是關鍵嗎?應該是身體意識是關鍵,性傾向只是導致身體意識的原因之一(很大的之一啦)。在台灣,父權下的男性身體意識就是「別去管它」,不要重視外顯的身體才是夠man(小寫喔)的。

弱慢 said...

2006/06/22

"這個,你提到的例子,哪一種可以稱為「引起社會風氣轉變的事物」,而不是「在知識型下所生產的論述」?"

我所提到的例子,是特定知識型下的產物,傅柯藉由歷史的考察方法,把這些產物一一找出來,這是考古學的部分。此外,產物與產物間會出現細微的變化,這些變化體現了社會風氣的轉變,或是知識型的轉變,這是系譜學。我承認,關於「有太多細微的事物引起社會風氣的轉變」的確是我寫錯,傅柯是不會這樣談。不過上面的說明應該合於你(與傅柯)的味吧。

把傅柯當成馬克斯主義來讀,也不是新鮮事了,很多學者都會提到。傅柯談權力,只是沒有用上"標準的"馬克斯主義者術語而已,就好像傅柯沒有用"標準的"結構主義術語,不過共時性研究下的考古學還真有那麼一點點結構主義的味道。當然,沒有"標準的"壓迫與鬥爭的術語也就理所當然了。

傅柯是一個不談"階級"、"鬥爭"、"剩餘價值"...的馬克斯主義者。當然你可以說我是在強辯,但是如果把傅柯置於他學術成就最高的七零年代,又有誰不是開口閉口新馬西馬的。想要有馬克斯的關懷,不要有馬克斯的術語,這是很多當時法國哲學家想要做的事(例如巴特)。我傾向用這個角度來理解傅柯。

當然,最後傅柯已經成功的做他自己,改進或擴大了馬克斯理論。

弱慢 said...

2006/06/22

基本上我同意yz的身體意識說,會去健身房的男人可以理解成對自己的身體有意識的男人。

異性戀男人還是有不少人對身體有意識,只是這種意識對他們來說是危險的,因為太容易被指稱是同性戀。很多異性戀還是多少會練身體,只是不會那麼誇張地上健身房練,這太危險了(恐同?),在家做做健身運動也就夠了。

身材好的異性戀還是有助於提升他在雄性集團中的地位,多man呀,傲視群雄呢。

Anonymous said...

2006/06/24

等下等下。我完全同意傅柯不談馬克斯術語跟意義下的階級跟鬥爭啊。我主張的是把階級跟性別放在研究前意義構成的階段。像是傅柯在性史引言裡首先反省過往性別解放論述的問題,用知識╱權力回應以主體為基礎的階級論述,用論述的分枝與知識型觀點來回應肉身革命的歷史觀,這些都很容易想像把階級性別問題放在前置項的狀況吧。那些主義什麼的,看來你我都同意,就不要再談哩。我是不會認可某些自限於某某主義之內,毫無擴展性的作者或評論者的。

Anonymous said...

2006/06/28

>我沒法想像一個認可行動者決定權力的傅柯

可是晚期傅柯在討論自我修養、自我實踐、自我轉變、自我美學化、自我blabla之時,就是自我對自我施加權力以改變自我耶。

弱慢 said...

2006/06/28

聽小四這麼說(自我修養、自我實踐、自我轉變、自我美學化、自我blabla),好像是拉崗的大寫它者在心理起作用耶。

所以,很多男人上健身房,也算是一種自我美學化的一部份喔?

Anonymous said...

2006/06/28

這些自我修養、自我實踐、自我轉變、自我美學化、自我blabla都是傅柯晚期作品裡的重要主題耶。而他在何謂啟蒙一文中,也討論了波特萊爾的浪蕩子美學與現代人不是要發現自己的真理,而是要發明創造自己。於是,很多男人上健身房也可以算是一種自我美學化,假如他能夠自我關照,而那自我關照的前提是先對既定的論述界限進行逾越(transgression);如果沒有逾越、自我關照、自我修養而上健身房,那就不能發明創造自我,也不能自我美學化了。

Anonymous said...

2006/06/29

人的自我修養,在什麼程度上,能夠影響權力呢?
這畢竟是傅柯的命題,權力也應該採用傅柯的看法吧?
怎會有人對自己施加權力,如此一來,
那在前提的項目裡,權力就已經被認為是可由行動者施力制衡,
若有這樣的前置項,自我修養又有什麼值得提出來的?
我的建議是,就算認為傅柯在晚期有所改變,
或許也不應該把這種改變後的意義放在前置項,
否則就無所謂改變了。

p.s. 傅柯的論述界限跟逾越...我從沒想過哩。這話怎麼說?

Anonymous said...

2006/06/30

回到抽煙的話題 今天BBC Horizon 有相關的節目

http://www.bbc.co.uk/sn/tvradio/programmes/horizon/cigarette.shtml

我有錄

Anonymous said...

2006/06/30

剛看完節目了,說是健康因素跟政治正確,戒煙的動機都不夠,
現在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開發中國家勞工的低落形象跟吸煙客連在一起,
讓吸煙成為敗落的象徵,如以開發程度來認定前後,
在中國說女性吸煙是爭取男女平權的手段,還是跟之前在西方社會一樣行的通阿!

但如果還是有人覺得墨西哥的工廠工人很有味道,
那我也沒辦法!

弱慢 said...

2006/07/02

已經將ivy推薦的網站做了連結,很有趣。

我覺得把開發中國家低落形象與抽菸客做連結,想要藉此形成一種抽菸落敗的論述,應該對抽菸客影響不大吧。比較有用的方法是藉由電腦動畫,把抽菸的人老了以後可能頹糜的長相展現給菸槍看,可以嚇嚇他們,可能比較有效。

忘了名子了,有個英國節目是專門敎無力管教家中bloody teenager的父母如何教育下一
代,很多小孩真的很誇張,不到十歲就會抽菸,母親一點辦法也沒有,然後該節目一定會有電腦動畫,把小孩四十歲的時候可能的長相做出來(因為活不過五十歲),那一張完全潰散的臉,把媽媽給嚇壞了,當場哭出來。

我覺得這樣做比較有效。(會不會藥下猛一點?)

Anonymous said...

2006/07/03

那個節目叫 Honey We're Killing the Kids
http://www.bbc.co.uk/bbcthree/tv/killing_the_kids/index.s
html
專門給勞工階級看的 教他們怎們養小孩


我講的'抽菸落敗的論述'當然目標群眾不是勞工階級阿!而是把抽煙當成一種高尚 解放象徵的中產階級

另外以前我們在上廣告創意時 大家的確都認同嚇人的廣告最 effective
例如用血肉糢糊的照片來宣傳不要酒駕 不然就是用數據嚇人
例如抽煙會增加百分之五十的死亡機率
但在tactic是最爛的 最沒創意的

我個人不太看 Honey We're Killing the Kids
節目邏輯簡單易懂 每集開始就是把用很假的3D模擬照把父母嚇到哭
喚醒父母重視子女營養的決心
節目最後再來一張子女如果按照健康飲食計畫
看起來非常 prosperous 的3D模擬照 做為充滿希望的結尾

要我在這裡批評某人常看的節目 真是危險阿

弱慢 said...

2006/07/04

3D模擬照有個好處,就是把抽象的概念給影像化,而人對於影像的衝擊往往比其他媒材(例如文字)還要大,跟一個抽菸的人說抽菸會致癌可能太抽象,把漆黑的肺部照片給他看,他馬上就懂了,雖然沒創意,但是真的很有效。

Honey We're Killing the Kids也是如此,我覺得,該節目的對象鎖定在working class,所以具體的影像永遠比抽象的概念重要,簡單易懂、清楚明瞭的影像,對於該階級的父母而言絕對會起很大的作用。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這是一種非常聰明的預防犯罪。大家都知道英國的naughty school boy問題很嚴重,偷、搶、滋事、歧視外國人等反社會行為時常發生,如果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實也同時預防了未來更大的犯罪,而且學校能夠提供的規訓往往已經是亡羊補牢,法令對於小型犯罪或是青少年的保護過多,很難收到效果,再加上問題的根源往往指向家庭,所以,與其未來花更多的錢在打擊犯罪,倒不如花少少的錢做一些嚇嚇working class父母的節目,達到的成效一定更好。

聽起來好像是一種階級的陰謀(預防未來中產階級的資產被working class的下一代給破壞殆盡),但是至少中產階級對於孩子的教養問題是很捨得花錢的,working class的小孩就完全不一樣了,不論是家庭或是社會的資源分配對於他們都是很有限的,這個節目不失為解決問題的辦法之一。

台灣可以參考一下這個節目,台灣的青少年問題也很讓人頭痛。

(這會不會是一種階級的傲慢?)

還有你說:"我講的'抽菸落敗的論述'當然目標群眾不是勞工階級阿!而是把抽煙當成一
種高尚 解放象徵的中產階級。" 這個作法的效果可能不會太好,因為他們自我的意識比較
強,對於訊息的解碼與批判也很快,價值觀也不是"落敗的論述"就可以改變的。例如時尚,
很多喜愛時尚的人,即使沒錢也要買名牌,而且名牌的符碼已經跟上流社會做了根深蒂固的
連結,不會因為一時的"落敗"形象就可以瓦解的。

當然,這又牽扯到了抽菸的隱喻問題。抽菸總是被賦予了很多文化上的隱喻,抽菸給人一種
沈思、多情、善感、享受、解放、體驗人生等形象,老煙槍幾乎就是作家、哲學家、詩人、

術家的同義詞。

這座神話符號學的城堡,很不容易攻下呀。

Anonymous said...

2006/07/04

我不是很確定這種方法是不適用於台灣耶
台灣的問題是貧富兩極化 跟英國有廣大中堅的勞工族群
產生的社會問題可能不太一樣
以教育來說 台灣的問題在太過 disciplined 而沒有創意
多元被亂稿 學生被體制壓的喘不過氣來
而英國的問題是因為 student-centred 的教育體制學生太缺乏 discipline 你所說的naughty school boy
也是現在英國蔓延的一種 Chav culture 說是 townie 也行

你說"這座神話符號學的城堡,很不容易攻下" 或許。
可是當我看到紀錄片裡 中國幼龄穿著短裙的寶路(或者是 7 i am not too sure)女郎
在pub裡問你要不要一隻涼煙
我就覺得抽菸很難再優雅起來了

從前菸草取得不易 而抽煙的族群集中在接近於現代的創意產業
所以思緒隨著菸絲蔓延 是很容易可以聯想的
但是現在 相對於物資缺乏的時代 香菸不再那麼難取得
電影裡濫用抽菸的隱喻讓人覺得毫無新意 乏善可陳
而且抽煙還要擔心有沒有剝削第三世界的勞工
這對於能獨立思考 標榜獨特 講求自律精神的新一代菁英
應該是唯恐避之不極的符號才是阿

我總覺得像時尚這種東西
知識份子更有選擇要不要成為共謀
之前 BBC 節目利用青少年擅長的符號連結
成功讓原本一群只愛聽 R&B 在街頭鬧事的街頭少年
接受他們嗤之以鼻 覺得落伍的古典音樂
進而了解他們自己是被時尚產業操弄的一部分
這種高竿的操作手法才是我覺得有創意的地方
(或許又有人要批這是種階級意識)
但我覺得這種手法至少願意承認勞工階級也是有思考能力的
而且是用一種喚醒自身思考能的的方法
而不是以上對下的政令宣傳

天氣好熱
密德蘭現在被熱浪襲擊
很羨幕你再北方

Anonymous said...

2006/07/08

所以煙還是要抽,不過要擔心一點事情。
就像我戒不掉咖啡一樣...
我有一張網路上抓下來的照片,是古巴的雪茄工人,在進廠之前先嚐嚐自己的煙草。
那位歐巴桑抽的是一支幾乎達到自己嘴唇極限的巨大雪茄。
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勞動階級,應該會有點羨慕這種奢侈吧。我就超喜歡這張照片的...

弱慢 said...

2006/07/09

請瓦礫貼出來給大家瞧瞧呀,謝謝。

Anonymous said...

2006/07/10

從上頭抽煙的隱喻,不知道能不能帶到「煙草公司」的問題。

會提到這個,是因為我個人蠻喜歡的一位女經濟學家諾瑞娜‧赫茲(Noreena Hertz),在天下雜誌350期的一篇翻譯文章
http://www.cw.com.tw/article/relative/relative_article.jsp?AID=2281

赫茲一向對企業集團(尤其是跨國企業體)對公部門政策與私人生活的滲透掌控用力抨擊,雖然我贊成這篇短文大部分論點,但我實在不大喜歡她這段「窮人花在香菸上的支出,與他們的所得是不成比例的。以摩洛哥為例,貧戶花在香菸上的開銷,比花在醫療和教育加起來的開銷更多。這群人如果能夠戒菸,他們在醫療與教育上的不平等就可以相對減輕。」

我比較在意的是抵制某一消費品企業體的同時,對那項消費品的使用者權益造成怎樣的影響?例如提高煙草稅?公部門又應該擔任怎樣的角色?

Anonymous said...

2006/07/10

找了一下,居然找到了。不過跟我記憶中的不大一樣。

http://www.aliciapatterson.org/APF1904/Bazan/Bazan10.jpg

這是在一個有不少好照片的網頁上:

http://www.aliciapatterson.org/APF1904/Bazan/Bazan.html

To anarch:
酒也是所有勞工不成比例的支出。經濟學家不能理解非理性支出的意義。我想這是沒辦法的。
如果真要問我「解決香煙之道」,我會說:煙免費!但只能排隊向政府領取。只有一種,有每次購買配額,每日不限次數,五點下班。
我看很快就沒人抽煙了。

弱慢 said...

2006/07/11

瓦礫,那真相片...讓我覺得有點...像是再啃士林大香腸...

弱慢 said...

2006/07/12

赫茲以純經濟學的角度,試圖推翻所有開發中國家不願意調高菸稅的種種藉口,以及菸商的共謀。她認為如果不再提高開發中國家的菸稅,將會導致未來因為吸煙而死亡的人口百分之七十都在開發中國家,已開發國家則因為實施高菸稅制度,迫使該人民戒煙而倖免。

當然,數據是清楚且殘酷的,我們的確可以將高菸稅與死亡率的因果關係納入計算,但是社會是卻很複雜的,很多因素是算不出來的。例如說,如果不是二三十年來反菸人士的努力,寫書揭發菸商的惡劣行徑、用發黑的肺部照片來嚇人、推動拒吸二手煙運動、無菸餐廳..等
等非常多的論述與實踐,來改變對於抽菸的侵犯原本沒有意識的社會,那麼高菸稅的制度不是會受到人民的支持,也沒有任何政府敢貿然實施,得罪吸菸族。

如果赫茲只是拿一些數據來要求開發中國家也比照辦理,可能沒有開發中國家會理他吧,因為他忽略了高菸稅是反菸文化論述的產物,沒有這套論述,就沒有高菸稅制度,只把高菸稅制度從整個文化脈絡中切割,植入開發中國家,不但不會有效果,還會受到極大的反作用力。

反菸的先決條件是"反菸意識",沒有這個意識,高菸稅制度只是在擾民,這就是我和anarch一樣不喜歡這一段話的原因:「窮人花在香菸上的支出,與他們的所得是不成比例的。以摩洛哥為例,貧戶花在香菸上的開銷,比花在醫療和教育加起來的開銷更多。這群人如果能夠戒菸,他們在醫療與教育上的不平等就可以相對減輕。」,聽起來很像一個中產階級的知識份子,在任意地論斷窮人的生活,當起生活開銷的指導員。

與其要求開發中國家提高菸稅,倒不如從文化著手,幫助當地的運動團體在他們的社會中建立起"反菸意識",之後再來談提高菸稅,這樣才會有效。

Anonymous said...

2006/07/12

其實這次去日本的感想,看他們在吃飯時狂喝冰水、無處不可抽煙也不缺人抽煙、熱愛醃漬物、調味過重、吃海鮮生肉生蛋不愛煮熟等等的不健康大眾文化,但是日本還是全世界數一數二長壽的國家。

以我個人絕不支持禁煙的立場,實在不能理解為什麼健康論述總是要從個人生活下手。環境保護,生態保育,控制廢棄物等等措施,或許真的比嚴禁吸菸要來的有效很多。

Anonymous said...

2006/07/12

赫茲這篇短文要針對的應該還是「企業社會責任」與「國家是否被企業併吞」,這一點仍是延續自她那本有名的《當企業購併國家》(The silent takeover : global capitalism and the death of democracy)

健康論述確實存在不少問題,不過這個論述主題似乎還是全球反跨國企業裡的,跟煙草公司、麥當勞等速食工業有關的運動主調?例如之前有不批判麥當勞的紀錄片《麥胖報告》(Super Size Me)

赫茲這篇短文談法確實太過粗糙,不過健康論述確實應該好好思考與反省一番~

我想到的是個人的癮與身體自主。

我想到的是絕對不符合健康論述的反反毒主張。

或是,我們應該把焦點擺在販賣那些可樂、炸雞、尼古丁與搖頭丸的生產線與通路壟斷集團,尤其是這些「生產 — 販賣集團」對售物的資訊操縱與詐欺?

(我常舉的例子是《黑色追緝令》鄔瑪舒曼吸毒獨差點掛的原因 — — 老天,電影講的夠明白:鄔瑪差點掛掉不是因為吸毒,而是因為吸到劣質貨!)

咦~怎麼越扯越遠(汗)

話說回來,反星巴克運動好像沒有主張過「咖啡因有害健康」喔~呵呵

Anonymous said...

2006/07/13

我也覺得。反對成癮藥物的唯一正當性,
當然只能在反對財團與資本積累的層次上而已(←信仰的力量)
嘿嘿,所以相對於弱慢提的文化組織運動,我的想像反而是公平交易煙草。
反星巴克,反煙草公司,反國際販毒物流,
只要不把問題放在個人身上(譬如宣傳每天花多少每年省多少的「拿鐵經濟論」之類),
我才能理解。
赫茲想來的確有她的思考脈絡,但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反對她質疑個人消費分配的態度。

p.s. 士林大香腸真有趣。不過她看來真的很享受吧XD

Anonymous said...

2006/07/14

有沒有可能個人所認為的身體自主也只是一種媒體製造出的幻覺,例如要能有權利抽煙才叫自由,對慾望的節制就是保守落伍?還有個人可以承受多少自由而不影響到他人自由?就算一個人關在密室裡獨自吸煙,沒有妨礙別人不吸二手煙的自由,試想如果患上因吸菸引起的疾病,或者是想要戒煙,都很難不用到公共資源。另外,吸煙是個成癮物,人可以因自認為神聖的自由意志而選擇它,但也會無法行使自由意志擺脫它,所以以身體的自主性論述限菸,很容易陷入自相矛盾,以價格高低也是。

當然,上癮物是真實反映人性的象徵物,但如果要討論 the affordance of human beings,這大概會是一個沒有’封閉’止盡的哲學討論吧!BBC 紀錄片裡一位資深同志便說,以前同性不能結婚,說是禁忌,現在同志婚姻不再是問題,可是我被要求不能吸菸,這個社會就是不願意讓個人太快樂!

所以要找出解決之道,像赫茲這樣還真是聰明,抨擊大而不當的企業就對了,企業有權利累積資本,我們也有權利檢視其正當性,反正不找個人開刀,大家都開心阿!題外話,赫茲本人如果跟書的封底長的一樣,那也算是美女呢!

我個人不抽煙沒有太大的學問,純粹是密集抽了一個月,聲音從女中音變成女低音,而且我擔心縮毛細孔的脈衝光打一次實在太貴,所以去年從中正機場買來備用白長豆我自己倒是沒什麼動到。

弱慢 said...

2006/07/16

to redistribute,

我同意吸菸與反菸兩者都不見得是一種自由意志的選擇,吸菸者很常主張他們有權力選擇吸菸,即使會傷害他們的身體,或者說,他們有權力選擇傷害自己,但是,這樣的選擇也與整個香菸資本主義的市場操作、香菸廣告的置入性映象、香菸長久以來給人的形象有關,真的很難說,吸菸者真正的自由意志在這樣的影響下還剩下多少。

當然,每一種反對運動總是要抓出一個罪魁禍首,然後進行有目標性的批判,就好像這個世界總是不缺乏形形色色的女巫,燒死女巫也一定是一種極具社會象徵意義的肅清行動,不過只是燒死女巫,就可以救贖了整個社會嗎?

我不否認把香菸資本家祭旗是一種可行的反菸目標,可是香菸資本家已經藉由各種工具(行銷、媒體、廣告...)來形塑一種置入性的"吸菸自由意志",讓很多吸菸者相信哪種"自由意志"的幻覺,如果只是把香菸資本家拉下台,而整個共犯性的結構沒有改變,那麼那些"吸菸自由意志"的幽靈是不會消散的。

菸,終究是不缺人買的。

很感謝你的留言,增生了我很多想法。

弱慢 said...

2006/07/16

所以完美的解決方案會不會是:叫菸商把多賺的錢吐出來,製作反菸廣告...

Anonymous said...

2006/07/17

弱慢:在香煙包裝上與廣告上附加政府機關的警告字樣與圖案,就是基於這種想法。
不過用處嘛...嘿嘿...聽說泰國是把黑肺貼滿香煙包裝的某一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