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July 2015

解決課綱微調爭議的辦法






今天只談解決辦法,如果想讀長篇大論,請點 這裡

歷史教科書的相關爭議早在2007就已經發生過了,只是當時是獨派主導歷史教科書的修改,統派反對到底。如果大家都想把意識形態的手伸進歷史教科書,想要藉此左右學生的思想,並達到統合國族認同的目的,那麼,這樣的策略最終只能以失敗收場,尤其是在台灣已經徹底民主化的時代背景下。

原因很簡單,大人有大人的主體,但學生也有學生的主體,漠視他人的主體性,就是漠視他人的自由意識,並限縮應有的思辨的空間。這種作法已經違反民主原則,難道我們想要退回到極權時代,一切教條都只能由上位者灌輸?

那麼,留給學生一個思辨的空間,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並讓學生得以發揮自由意識,才是現階段的教育場域裡應該做的事。

所以,歷史教科書應該呈現的是一篇又一篇的史料,這些史料可以是左派的,可以是右派的,可以是獨派的,也可以是統派的。

其實,到底是哪一派的史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一切該有的文獻全都攤開在學生的面前,教導學生如何閱讀這些史料,思考不同的歷史觀點,並在這些觀點裡,尋找屬於自己的主體性。

學生可以從這些史料裡,彼此辯論哪一個觀點是正確? 哪一個觀點是「錯誤」的? 學生也可以假設如果時空倒轉,自己就是事件當事人,那該如何抉擇? 勇敢抗爭? 逃避現實? 或是安穩度日?

藉由激發學生對史料的思辨,並培育學生自己的主體性,學生才能學到最全面性的歷史知識。

老師的責任就是挑選出某件最具爭議性的歷史事件,主持討論大會,輔導學生如何整理這些史料,形成自己的觀點,並在課堂上發表,而且勇於接受其他學生的挑戰。唯有在這樣的訓練下,學生才能建立自主的學習,並形成自己的主體性。

歷史教育應該做的事情,是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主體性。而大人的手,應該避免再伸進教科書裡,企圖用自己的意識形態來改寫歷史。

都已經什麼年代了,當權者的鬧劇也該適可而止了吧?



僅此紀念大林同學。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