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April 2013

恐怖「粥」及其他…


(圖片來源)

日前讀到一篇《英國恐怖粥遊記》刊登在聯合報繽紛版上,作者倪采青提到她在劍橋嚐到寄宿家庭特地為她準備的「東方」早點,竟是一道有「噁心的牛奶怪味,甜膩到反胃」的恐怖粥,讓她從此對「乏善可陳」的英國菜敬謝不敏。

其實這道「恐怖粥」並不恐怖,它可是英國道地的傳統甜點Rice Pudding,中文又稱作米布丁,早在都鐸時代的食譜就有記載,時至今日依然是英國最普遍的甜點之一。

如果寄宿媽媽願意親手熬製這道甜點,倒是訪客有口福了,因為這道點心製作過程費工耗時,必須將生米浸泡在牛奶與鮮奶油裡,細火慢燉,緩緩攪拌,直到所有米粒全都熟透入味為止,只要稍有燒焦就會全功盡棄,過度攪拌又會讓米粒熟爛在牛奶裡,所以其中分寸的拿捏都需要功力。所幸現在英國各大超市都有在賣即食米布丁,開罐即可以享用,不需要在廚房裡費勁攪拌了。

說到英國的「布丁」,不少誤會因其而生。英文的Pudding並不能直接翻譯為中文的「布丁」,Pudding泛指英國各式甜點,或是粘稠狀的烘培食物,而不是台灣人熟悉的滑嫩「布丁」。中文的「布丁」其實指的是法國的甜點Cream Brulee。而Dessert 這個字是英文的外來語,Pudding才是正統英文本土字。所以現在有不少英國餐廳在菜單的甜點欄上都寫上Pudding而不是Dessert,以突顯其菜色均是傳統英國風味。

約克夏布丁(Yorkshire Pudding)就是一道讓不少台灣留學生或觀光客困惑的菜色,雖然它稱作「布丁」,卻跟台灣人認知的「布丁」天差地遠。約克夏布丁是由麵糊、蛋糊、牛奶所烘培而成的鬆軟糕點,味道略帶鹹味,一般英國人都是沾著肉汁當配菜吃,星期天烤肉(Sunday Roast)一定少不了它。

在我留學英國期間,有一次某位台灣室友從烤箱裡拿出一盤剛烤好的約克夏布丁,淋上蜂蜜就吃,看了讓我哭笑不得,他還不停地問我「布丁」不就是甜點嗎? 淋蜂蜜有何不對? 並不斷抱怨這道「甜點」一點也不好吃,英國人真不懂吃。

如果要數落英國人不懂吃,大文豪喬治歐威爾可是會生氣的,他就曾義證嚴詞地寫了一篇文章〈為英國菜辯護〉,駁斥世人對英國菜的偏見,約克夏布丁就是讓歐威爾唸唸不忘的英國美食,他還特別叮嚀,大飯店做的不見得好吃,反而是市井小民餐桌上的才是人間美味。

不少英國人也會反譏老愛在英國食物上面做文章的法國人說,法國或許有美食,但英國有餐桌禮儀。在電影《布朗夫人》裡,茱蒂丹契飾演伊麗莎白女王,有不少場景都著墨在皇室繁複的餐桌禮儀上,讓人感嘆英國上流社會要吃一頓飯一點也不輕鬆。這也難怪傑克會在《鐵達尼號》的餐桌戲裡,面對一排眼花撩亂的餐具,顯得如此手足無措了。美國的上流社會也曾事事都以英國的紳士標準馬首是瞻。就連柴契爾夫人初次參加保守黨聚餐時,都對滿桌餐具束手無策了,電影《鐵娘子: 堅固柔情》就把柴契爾夫人步入政壇的初聲之啼拍得如此驚心,對照之後在英國政壇呼風喚雨,顯得格外諷刺。

美食散文家蔡珠兒就曾說過,英國人或許舌頭不靈,但對食物的態度卻認真得緊。看看現在有多少世界知名廚師都是來自英國,像是Jamie OliverGordon Ramsay、或Heston Blumenthal,他們開設的餐廳不但讓美食家趨之若鶩,出版的食譜也橫掃全球。Jamie才剛有一本新的中文版食譜上市,一直高掛在排行榜頂端。更不用說他們所錄製的美食節目,早已經成為美食愛好者的必看的經典。

Elizabeth David的飲食文學,更是將英國深厚的食譜寫作傳統,推展到了另一個高峰。或許法國人嘴巴上喜歡挑剔英國食物,卻對Elizabeth David的美食寫作卻愛不釋手。現在連米其林餐廳指南在美食界龍頭的地位,都受到英國《餐廳雜誌》的挑戰了,旗下出版的全球最佳50大餐廳排行榜,年年都是全球媒體的焦點,榜上有名的餐廳全都不敢大意,屏息等待每年最新出爐的名單。

寫到這,恐怖「粥」到底恐不恐怖,已經不再重要了,而誤將英國錯認為不懂美食的民族,才是真正錯失品嚐日不落帝國餘暉的好機會。





3 comments:

MEB said...

原來如此, 英國人對食物如此認真, 難怪之前去倫敦玩時, 曾經去附近的漢普頓宮, 據說那裏有歐洲最大的廚房... 當時不是很懂, 最大的廚房跟名聲最壞的菜餚, 完全搭不起來呀, 現在看了才知道, 原來其實也不矛盾就是了

櫻 said...

真巧,敝人剛好同時關注您和采青的部落格,關於rice pudding這點,其實是因為是受限於報紙篇幅而沒有寫出來。^^

倪采青部落格文章網址(最後有解釋)
http://nicaiqing.com/blog/1866/%e8%8b%b1%e5%9c%8b%e6%81%90%e6%80%96%e7%b2%a5%e9%81%8a%e8%a8%98.html

弱慢 said...

謝謝櫻提供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