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March 2007

回應與挑戰 (7):「理性與感性」的拉鋸


(圖片來源:Yangtzebu的Flickr相簿 )

中央社在三月二十五日發表《回首樂生院的歷史文化意義》系列報導 (123456),由四位記者合寫,分別從歷史、人權、古蹟保存、社會運動與工程的角度,探討樂生近年來所引發的諸多爭議。該文章不但立論中肯,報導詳實,也是在樂生取得主流媒體關注之後,觸及到的議題最完善的一篇。

由記者王鴻國所寫的第五篇《竄出的樂生青年熱情,捷運局進退皆需智慧》,觸及到工程上的議題,對於台北市捷運局在政策上的轉折與施工上的困難,皆有清楚的交代,極具參考價值。我將全文轉載如下︰

----------


中央社記者王鴻國台北二十五日電

捷運新莊蘆洲線1994年間核定路線,樂生療養院早已存在,2001年間動工後,反樂生拆遷的青年學子突然竄出吶喊及不惜衝撞當權的熱情,台北捷運工程局在納悶與無奈下,基於專業理念,似乎已底牌盡出,除非中央另有指示,否則,再退讓的機會不大。但在進退間,皆需智慧。

面對被學生們視為「專業暴力」的捷運局,除了感到委曲並認為,在文化保存上,捷運局已一再退讓,保存百分之四十一點六是最後底線。至於保留百分之九十的方案不可行的原因,捷運局長常岐德說,除非拆掉已經蓋好的迴龍站與線形軌道,否則會面臨軌道彎道內角角度太小,列車轉彎時可能翻車的危險,軌道也有下陷的可能。

另外,姑且不論技術問題,捷運局官員憂心,根據專業調查指出,若保存比例過大,高達十六萬伏特的變電站位置將會緊臨附近民宅,到時候可能引發的民怨強度,恐怕不輸給現在青年樂生聯盟及拒遷院民的聲音。

治療及收容癩病 (痲瘋病、漢生病)患者的樂生療養院,成立於1930年的日治時代,院區內建物屬哥德式建築,而早在九0時代的捷運路網規劃初期,就已規劃在樂生院現址設置捷運新莊機廠。

行政院於1994年核定新莊蘆洲線路線,1995年通過環評、1998年完成財務計畫並獲核定,隨後進行前置工程及細部規劃,直到2001年正式動工,捷運局主秘張澤雄形容,這個期間是「無風無雨」,一切平順,就連地方民意也全力支持,甚至要求較原定2009年完工目標提前兩年通車。

但是,2002年動工後,樂生院拆遷議題逐漸因學生、教授等學運與社運界介入而增溫加劇,這讓捷運局高層頗覺納悶與無奈,內部有人以專業比喻理性,形容樂生拆遷問題是「理性與感性」的拉鋸,不論學生們的熱情是否特定方向引導,目前文化保存與院民安置問題似乎已被視為無限上綱,更增加問題的複雜度。

在文化保存與交通建設的兩難下,捷運局官員拿捷運內湖線為例來說,前台北市長陳水扁任內一直因地方民意而無法在地下或高架取得共識,前台北市馬英九任內才以專業考量決定採高架興建,延宕期間長達八年,尤其是施工後管線交纏問題浮現,更使人慶幸當初未採地下施工,否則可能面臨難以施工的窘境。

由於樂生院醫療史及建築文化具有資產保存,捷運局官員說,早在路線核定之初,捷運局就邀請學者專家進行現地保存、另選廠址、機廠地下化、異地保存等各項方案進行評估。基於技術、成本與時程考量,學者建議採部分建物異地保存方案,在院民安置上也採先建後拆方式,興建新的醫療大樓後才進行安置。

青年樂生聯盟等團體於2004年要求原地保留樂生療養院現有建物並指定為歷史建築,使得整個樂生院拆遷問題逐漸擴大迄今,導致捷運施工動彈不得,民意也出現兩極化,地方對樂生院的態度出現對立趨勢,捷運局長常岐德也在多個場合中表示,地方壓力益增,延宕三年的機廠用地問題已到攤牌的程度。

捷運新莊線行經台北縣三重市、新莊市到桃園縣龜山鄉,可有效紓解省道的交通負荷,從端點的迴龍站到台北車站僅需三十二分鐘,再加上捷運三重站出入口將與機場捷運共構,頭前庄站是連接捷運環狀線的轉乘車站,隨著機場捷運動工及環狀線已在細部規劃階段,即將動工,對捷運便利性與商機的期待,都讓地方逐漸不耐。

只是,面積約十七點四公頃的樂生院內有約五分之三是山坡地,工程經費高達新台幣三十餘億元,遠超過捷運路網各座四級機廠的建造金額,為何一定要在此建機廠?捷運局解釋,新莊機廠是新莊蘆洲線通車營運必要的機廠,雖然用地取得困難,但主要原因仍在於沿線已無更妥適的機廠用地。

就算計畫重新核定,常岐德說,仍需重新開始進行基本設計、細部設計、水土保持計畫報核等作業,建議方案中大量採用十公尺高的垂直排樁作為邊坡擋土設施,也使施工風險性大幅增加,預估工程經費還要增加三十億元,工期增加一年多。

另外,機廠改設迴龍,捷運延伸桃園,他表示,經費也需增加上千億元及五年的工期。

捷運局官員強調,姑且不論技術問題,若保存比例過大,高達十六萬伏特的變電站位置將會緊臨附近民宅,到時候可能引發的民怨強度,恐怕不輸給現在青年樂生聯盟及拒遷院民的聲音。

因此,儘管要求保存樂生療養院的聲音日漸增強,以及總統陳水扁與行政院長蘇貞昌都已出面道歉,顯露保存樂生有一線曙光的情形下,強調站在專業考量的捷運局官員建議,最好仍是採建物拆遷重組的方式解套,藉各項文物的展示,來完整保存樂生的歷史,同時也能符合地方對捷運通車的期待。

不過,在社運學者的認知裡,政府承續日據時代的作法,使樂生院民遭受隔離、絕育、剝權受教權、工作權等不人道對待,使院民長期受到歧視及排擠,除了院民應該獲得國家賠償外,樂生療養院應視為記錄錯誤的歷史資產保存,做為醫療遺址;且有歷史價值的建物一旦遭拆遷重組,就不再是原樣,捷運局的建議能否確實創造文化與交通建設「雙贏」,仍待觀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