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生活一團亂.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生活一團亂. Show all posts

30 June 2010

盧彥勳擊敗Roddick賽後專訪 (全文翻譯)


(圖片來源︰盧彥勳官方網站)

全文轉引自溫布敦官方網站

受訪時間 Monday, 28 June 2010


Q. You played him twice before. What was the difference?

YEN HSUN LU: I think for me I know he's very tough on grass because he has big serve. And I don't think I'm doing different than last time. But I just show my serve when I was in trouble or when I in tough situation, I don't overplay.

So I have to stay with him because last two match, sometimes in the pressure, I overplay because I want to make a winner.

But today I just take a time, serve regular, and stay with him, try to find a chance and to win the set, set by set, set by set, until end, I shaking hand and I win. Yeah, I just don't think.

問︰你跟他( Roddick )之前曾比過兩場球,與這次相比有何不同?

盧︰我想,對我來說,我知道他在草地球場上非常強悍,因為他的發球勁道大。而且跟上次交手比起來,我不認為我的作法有何不同。但當我遇到麻煩、或處境艱難的時候,我就展現出我的發球,不過度。

所以我可以緊咬著他。因為在前兩場比賽,壓力之下,我會爲了求勝而過度表現。

但今天我有耐心,發球正常,緊咬著他,試著找到機會,一盤一盤贏,直到贏球為止,不想太多。


Q. When it was leveled at two sets each, was it psychologically tougher for you then?

YEN HSUN LU: I mean, yes. This question, for me, the fourth set I have a chance. I have 3 1. The dropshot, I come in. I still thinking when I was going to the final set. I just tell myself, I have to fight. Because I know in the fifth set, there is no tiebreak, and he has better serve.

So I just tell myself, If I can stay longer, longer, longer, then probably something happens. And finally then I waited last chance to close the match.

But I tell you, fifth set, I don't believe I can win because he's better server than me.

問︰當兩人都各贏兩盤的時候,你心裡的壓力是不是很大?

盧︰對,在第四盤原本我有機會,好好吊球,以3-1結束比賽。但當比賽進入第五盤之後,我告訴我自己,我必須奮戰,因為我知道在第五盤沒有搶七,而且他的發球會更強勁。

所以我就告訴我自己:『如果我可以撐久一點、久一點、再久一點,也許某些奇妙的事情會發生。』最後,我等到了機會,結束了這場比賽。

但我告訴你,第五盤我並不相信我會贏,因為他 (Roddick) 的發球比我好。


Q. You didn't believe?

YEN HSUN LU: No, I mean, for chance, I don't believe. But I just tell myself, Even I don't believe, I have to fight, yeah.

問︰你不相信?

盧︰對,我的意思是說,我不相信我有機會贏,但我告訴我自己,即使我不相信,我也要戰。


Q. What were the emotions like for you after the match? You won, sat down in your chair. What was going through your mind after the victory?

YEN HSUN LU: Yeah, I mean, for me, because I really thankful for my family. Also because I'm really upset because my father's already pass away. I make this result. I'm really proud myself to share this victory with him in the sky. I hope he see this match.

So in that moment, I just sit and tell myself, I done it. I done for my father. I done for myself also. I done for all the people support me, yeah.

問︰在比賽之後你的心情如何? 你贏了,坐在椅子上時,什麼事情出現在你腦海裡?

盧︰嗯,對我來說,我真的很感謝我的家人,我真的很難過,因為我父親已經走了。今天的成果,我感到非常驕傲,能與我在天上的父親分享此次勝利。我真希望他能看到這場比賽。

所以,在這個時刻,我坐下來,並告訴我自己,我辦到了,爲了我父親,爲了我自己,也爲所有支持我的人。


Q. May we ask when your father passed away?

YEN HSUN LU: Is 2000, when I turned professional, that year.

問︰我們能問你父親是何時過世的嗎?

盧︰那是2000年,當我轉戰職業選手的那一年。


Q. So now having achieved the best result of your career, how far do you think you can go here?
YEN HSUN LU: Right now, I just want to say I want to have good sleep tonight. I know the next opponent is Djokovic. Also is very great players. I don't know how far I can play. I cannot tell you. But I can tell you if I have a chance to step on the court, I will fight in the end, yeah.

問︰所以現在是你職業生涯中成就最高的時刻,你認為你可以再創佳績嗎?

盧︰現在我只想說,今晚我要好好睡一覺。我知道下一個對手Djokovic也是個勁敵。我不知道這場比賽我能打多久,我無法告訴你,但我可以告訴你的是,只要我有機會踏上球場,我就會戰到最後。


Q. Is it true you call yourself Randy because your English teacher could not pronounce your name?

YEN HSUN LU: Yeah, you know, because in Taiwan is difficult. Is not difficult, my name, to pronounce. But the English teacher, they want us to get American style, have the English name, to go into the English class feeling. So that's why they ask us to pick out the name from English.

So that's why I pick. But I don't know the meaning, actually (smiling).

問︰據說你也叫Randy,因為你的英文老師不能正確地唸出你的中文名子,這是真的嗎?

盧︰對。你知道,我的名子對台灣人來說並不難唸,但英文老師希望我們都有英文名子,有美國味,有英語課的感覺。這就是爲何他會要求我們挑選一個英文名子。

所以我選了它 (Randy)。我並不知道它的英文意思是什麼。(笑)


Q. Do you want to know?

YEN HSUN LU: No. Better not, yeah (smiling).

問︰你想知道嗎?

答︰不,最好不要。(笑)


Q. How long have you been working with Mark Woodforde and how much has he helped your game?

YEN HSUN LU: I mean, had very good experience with him last year. I mean, last year I have really bad virus with me for one and a half months, and also my immune system, even after I recover, I still really not in the good shape.

So when I work with him, my body's not really ready for it. But he give me a lot, you know, come to the net, and also some strategy, slice, approach. I mean, also he tell me some experience what he done before, when you play in a match, what you think. So is really help for when I work with him for two months, yeah.

問︰你受教於Mark Woodforde多長的時間? 他給了你什麼樣的幫助?

盧︰我與他相處愉快。去年我受病毒感染一個半月,影響到我身體的免疫系統,即是我康復了,我還不在最佳狀態。

所以在我受教於他之時,我的身體並未完全準備好,但他教我許多事,上網、策略運用、切球、回擊。他也告訴我一些他以前的經驗,在比賽時,他會怎麼想。所以與他共事的這兩個月,真的對我幫助很大。


Q. What was his advice? Did you speak to him today?

YEN HSUN LU: Actually, I meet him, like we went to the practice court, he is also practicing for this week. I was just say hi. He tell me, Well done. But we didn't really spoke about the tournament match.

問︰他給你的建議是什麼? 你今天有跟他交談嗎?

盧︰事實上,在練習場的時候我有遇到他,這禮拜他也在練球,我對他說︰「嗨 !」,他對我說︰「幹得好。」但我們並沒有真正地談到這次的聯賽。


Q. Did your father teach you to play tennis? Was he involved in tennis?

YEN HSUN LU: He start to learn together. We learn tennis together. When I was going to high school, also he spending a lot of time, too. He's not real coach, but he spend a lot of time to drive me to the coach, to the tennis coach, to the school. He's take care everything.

And also when I was before he was always planning which direction I should go, I should go to school or keep going professional. In the moment, he pass away.

So I'm just upset that I done, and he didn't with me. That's why I'm just very sad about this. But today I think he's here and he also very happy for me, yeah.

問︰你的父親有教你練球嗎? 他也打球嗎?

盧︰我們是一起學網球的。當我國中的時候,他花了許多的時間陪我,他並不是我真正的教練,但他花了許多時間載我去學球,去見網球教練,去學校。他對我的照顧無微不至。

他總是計劃著我應走的方向,我該繼續上學? 或繼續職業選手生涯? 就在此時,他過世了。

所以在我獲勝的時刻,我很難過我的父親不能與我同在。這就是爲什麼我爲此感到難過。但我想今天他就在這裡,並爲我高興。


Q. When you beat Andy Murray at the Beijing Olympics, he said later that he was jetlagged and did not prepare properly. Does that make this win the best of your career?

YEN HSUN LU: I think every win is different in my career. I mean, of course, Andy's they're both Andy. Andy Murray's good players. But probably he has some problem. I knew I play good tennis against him, and I beat him.

I cannot tell you next time I play him, I have to win, I have to beat him, because he's very good players. I just find the chance to beat him.

And today the match, also in the match, I tell my coach, I say, I don't care about if win or lose, but I just want to fight in the end. Then things happened.

問︰當你在北京奧運擊敗Andy Murray時,他說他因為時差的關係,所以並沒有做最佳的準備。是因為與他的比賽使你能贏得此次生涯中最佳成績嗎?

盧︰我想每一次贏球對我的生涯來說都是不一樣的。我的意思是,當然Andy --- 兩位球員都叫Andy --- 是個網球好手,或許他當時出了些問題,我知道我那時候打得比他好,我贏了他。

我不知道下一次再與他比賽是我否會贏,是否能擊敗他,因為他是非常好的選手,我只是找到機會戰勝他而已。

而且今天這場球賽,我告訴我的教練,我不在乎輸贏,我只要戰到最後,結果我贏了。


Q. How difficult is it to play tennis in Taipei? Did you have economic support only from the family?

YEN HSUN LU: The beginning, family supporting. After, when I play till now, there's some sponsor to support us. But when I kid, family support.

問︰在台北打球很艱辛嗎? 你只靠家人的經濟資助嗎?

盧︰一開始是家人資助,現在已有些贊助商資助我,但在我小的時候,是家人資助。


Q. What was your family doing, your family business?

YEN HSUN LU: My father doing, he's selling the chicken, not the meat, but the live chicken. So they sell the chicken, send it to the farm or something. After, they kill and become the meat. So I can catch a chicken. I can show you. Yeah, serious. I can catch a chicken (smiling).

問︰你的家人是做什麼事業的?

盧︰我父親賣雞,不是雞肉,而是活生生的雞。他是雞販,送雞去農場或一些地方,之後宰殺成為雞肉,所以我會抓雞,我可以秀給你看,我是認真的,我會抓雞。(笑)


Q. Can you elaborate on that? Was this like a chicken farm where your dad worked? Did you work with him there?

YEN HSUN LU: I tried few times. But I don't really like because smell really bad. But I know is very tough work. They always working between 1:00 in the morning to 6:00 in the morning, like very early. That time the chicken cannot run away because they cannot see.

問︰可不可以說得更詳細一些? 你父親是在養雞場工作嗎? 你與他一起工作嗎?

盧︰我與他工作過幾次,但我並不喜歡,因為哪裡的味道聞起來很糟。我知道這份工作很辛苦,他們總是在清晨1點到6點工作,非常早,因為在這個時候雞的眼睛會看不清東西,所以不會亂跑。


Q. They were wild?

YEN HSUN LU: Yeah. No, but still they can run. They just put in the box or something. You have to catch them into the box. If the people want some kind of chicken, you need to separate.

問︰雞隻很野嗎?

盧︰對,牠們會亂跑,牠們都被放在箱子裡,你必須在箱子裡抓住他們,如果有人要不同種類的雞,你還必須把牠們分開來。


Q. Roddick talked about how your serve seemed a lot tougher for him today than when you've played him in the past. Is that a part of your game you've worked on specifically? How might you be a different player today?

YEN HSUN LU: I mean, I think these tournaments improve my serve, especially like in the tough situation I make more first serve in. And also doing good serve is also physical wise because, like before the tournaments, I hire Argentina condition coach.

We training really hard for three and a half weeks to prepare these tournaments. And also he used the new system, it is different training program, that make me for my leg a little bit stronger.

So I can jump higher, I can serve better. That I think is better than last few times I play him, yeah.

問︰Roddick說你今天的發球,比起過去跟他的比賽中的發球更強勁,你的戰術之一就是用有別以往的方式打球嗎? 你是如何成為不一樣的球手?

盧︰我想這次聯賽增進了我的發球,特別是在艱難的處境下,我的首發更到位。而且我善用身體的力量,打出去的球更強勁,因為這次聯賽前我雇用了阿根廷的健身教練。

為了準備聯賽,這三週半的訓練很辛苦。而且他用新的方法訓練我,這是很困難的訓練課程,讓我的腿更強壯。

所以我可以跳得更高,打得更好。比起之前跟他 (Roddick) 的比賽,我認為我打得更好。







繼續閱讀......

29 June 2010

Chicken-catcher Lu rules the roost

( 圖片取自 Wimbledon官方網站 )

原文翻譯自Wimbledon 官方網站


捕雞好手盧彥勳稱霸球場

Chicken farming's loss, then, is tennis's gain. After Yen-Hsun Lu had caused the biggest upset of the 2010 Wimbledon championships, knocking out Andy Roddick, last year's finalist, 9-7 in the fifth set, he spoke not of dreams coming true or of dreams yet to be realised. No, he spoke of chickens. He can catch them, you know.

離開養雞場,卻在網球界發光發亮。在盧彥勳以第五盤9-7的成績,為2010年溫度敦球賽締造最大的憾事---踢走Andy Roddick ( 上屆亞軍 )---之後,他談的不是夢想成真、或是夢想尚未實踐,而是滿口養雞場的事:他抓得住亂跑的雞。


It seems that Mr Lu is a man of many talents. From the relatively lowly ranking position of the world's No.82, he outplayed Roddick for more than 4 ½ hours. Despite never having got beyond the third round in a major championship before, he played like a seasoned Grand Slam veteran.

盧彥勳看起來具有相當的天賦。從較低的世界排名82名,以四小時半的時間擊敗Roddick。他之前從未進入重要比賽的第三輪,但昨天打起球來像個大滿貫裡經驗豐富的老手。

It was a match he never believed he could win, but it was one he always knew he would fight for. And fight he did.

他說,這是一場他從未想過會贏的比賽,但他知道這場賽事終將到來,並奮力出戰。

"I still thinking when I was going to the final set, I just tell myself, I have to fight," he said. "Because I know in the fifth set, there is no tie-break, and he has a better serve. So I just tell myself, 'if I can stay longer, longer, longer, then probably something happens'. And finally then I waited [for a] last chance to close the match.

「我還在想當比賽進入最後一盤的時候,我告訴我自己,我必須奮戰。」他說︰「因為我知道在第五盤沒有搶七,而且他 (Roddick) 的發球會更強勁。所以我就告訴我自己:『如果我可以撐久一點、久一點、再久一點,也許某些奇妙的事情會發生。』最後,我等到了機會,結束了這場比賽。」

"But I tell you, fifth set, I don't believe I can win because he's better server than me. But I just tell myself, even if I don't believe, I have to fight."

「但我告訴你,第五盤我並不相信我會贏,因為他 (Roddick) 的發球比我好,但我告訴我自己,即使我不相信,我也要戰。」

But when it was over, he was briefly downcast. Proud, but still sad. He had started playing tennis 18 years ago when he and his father decided to learn together. Although not a coach, Lu's father still guided his son's career and supported him through thick and thin, advising him and helping him until he turned professional in 2000. But that same year, Mr Lu senior died and so never saw what his son could go on to achieve. And beating Roddick was the greatest achievement to date.

當球賽結束後,他卻有些沮喪,驕傲但感傷。他開始打網球是在18年前,當他與他父親決定一起學打網球。雖然沒有教練,盧彥勳的父親引導他的網球生涯,並且全力支持他、給他建議、幫助他直到2000年他轉成職業選手之時。也就在此刻,盧父過世,再也沒有機會看見他兒子的成就。擊敗Roddick是盧彥勳至今最大的成就。

"I'm really upset because my father's already passed away," Lu said. "I make this result. I'm really proud of myself to share this victory with him [his father] in the sky. I hope he sees this match.

「我真的很難過,因為我父親已經走了。」盧彥勳說︰「今天的成果,我感到非常驕傲,能與我在天上的父親分享此次勝利。我真希望他能看到這場比賽。」

"So, in that moment, I just sit and tell myself, I done it. I done it for my father. I done it for myself also. I done it for all the people support me. I'm just upset that I done it, and he wasn't with me. That's why I'm just very sad about this. But today I think he's here and he is also very happy for me."

「所以,在這個時刻,我坐下來,並告訴我自己,我辦到了,爲了我父親,爲了我自己,也爲所有支持我的人。我只是很難過,在我辦到的時刻,我父親不能與我同在。這就是爲什麼我感到難過。但我想今天他就在這裡,也爲我高興。」

His family would be hugely proud if he were to beat Novak Djokovic in the next round, too. Lu has no idea what will happen on Wednesday but he does know that he will give it everything he has got. Well, it worked against Roddick, after all.

如果盧彥勳能在下一輪比賽裡擊敗Novak Djokovic,他家人也會感到無比的驕傲。盧彥勳不知道星期三的賽事將會如何,但他知道他將全力以赴。畢竟他已擊敗了Roddick。

"I know the next opponent is Djokovic," he said, quietly. "Also is very great player. I don't know how far I can play. I cannot tell you. But I can tell you if I have a chance to step on the court, I will fight in the end."

「我知道下一個對手Djokovic也是個勁敵。」他平靜地說:「我不知道這場比賽我能打多久,我無法告訴你,但我可以告訴你的是,只要我有機會踏上球場,我就會戰到最後。」

But back to the chickens. Lu's father had worked in the live chicken business, supplying the birds to butchers and food outlets. As a young man, Lu had helped out his father but decided it was not a job for him, even if he did learn a few of the tricks of the trade.

回到養雞場,盧彥勳的父親經營養雞生意,賣雞給雞販與大賣場。年輕時的盧彥勳曾幫過他父親,但他並不認為這是他想要的工作,即使他已學會經營的訣竅。

"I can catch a chicken," he said with a huge smile. "I can show you. Yeah, serious. I can catch a chicken. I don't really like because smell really bad. But I know it is very tough work. They are always working between 1am to 6am, like very early. That time the chicken cannot run away because they cannot see."

「我會抓雞。」他邊說邊帶著微笑︰「我可以秀給你看,我是認真的,我會抓雞,但我並不喜歡,因為養雞場的味道聞起來很糟。我知道這是份辛苦的工作,他們總是在清晨1點到6點工作,非常早,因為在這個時候雞的眼睛會看不清東西,所以不會亂跑。」

Fortunately for Wimbledon, Lu soon decided that tennis was a much better way to make a living and now, although he is 26, he is getting better with every year. Last season he spent a couple of months working with Mark Woodforde, one half of the Woodies doubles partnership, and that helped his volleying. This year, he hired an Argentine fitness coach to prepare for his trip to Europe.

對溫布敦來說也許是件好事,盧彥勳很快就決定網球是個更好的出路。雖然他現在26歲了,但他一年比一年好。上一季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受教於Mark Woodforde ( 著名的「the Woodies」雙打之一 ) ,幫助他的擊球技巧。今年盧彥勳僱用了阿根廷的健身教練,好準備這次的歐洲之行。

"We were training really hard for three and a half weeks to prepare for these tournaments," Lu said. "And also he used the new system. It is a different training programme, that makes my legs a little bit stronger. So I can jump higher, I can serve better."

「為了準備聯賽,這三週半的訓練很辛苦。」盧彥勳說︰「他用新的方法訓練我,這是很困難的訓練課程,讓我的腿更強壯,我可以跳得更高,打得更好。」

And the hand-eye co-ordination learned chasing chickens probably did not come amiss, either.

而那追著雞跑的手眼調和訓練,也許是正確的也說不定。








繼續閱讀......

6 October 2008

文青都不承認自己是文青




最近都在忙論文的事,焦頭爛額,幾乎沒時間寫部落格,荒廢了好幾個月,斷頭文一堆,應該起身投入的網路運動一個也沒參與到,越來越不像部落客了。

總算在上星期,論文寫到一個段落,可以稍稍休息一下,兩天不上網之後,看見董爺的文章《我不是文藝青年,如果要如此定義。》,覺得有趣,而阿潑、PipperL、瓦礫也都跟進(1 23),所以我也來自我揭露一下,看看我算不算是文青。

........

1 文青都愛村上春樹

[O / X] 很慚愧,我只看過村上春樹的《遇見百分之百的女孩》,書架上有《國境之南》與《挪威的森林》,但還沒看,也沒時間看,所以談不上喜歡或不喜歡,卻非常愛電影《東尼瀧谷》。所以嚴格地說,我有可能會愛上村上春樹,不過不是現在。

2 文青都愛攝影

[O / X] 我愛攝影,部分原因是我念的科系(建築),需要處理大量的圖檔資料,所以非學攝影不可,長期下來,已經習慣以圖片來說故事,也喜歡會說故事的圖片。自從寫部落格之後,我都會盡量挑選能與文章主題相契合的圖片做封面,或用圖片來輔佐文章所要表達的事情,但玩不起高檔相機,也搞不懂滿是數據的攝影技術。所以嚴格地說,我愛攝影,不過不是攝影愛好者的那種愛法。

3 文青都極瘦

[O / X] 以前有點胖,後來減肥,曾經低於正常人之BMI標準值 (應該可以列入「瘦」,接近「極瘦」) 結果以前的褲子全都不能穿。現在復胖,而且開始不在意肥胖這檔事,打算繼續胖下去,結果以前的褲子現在又全都不能穿了….XXD

4 文青褲子都窄的像褲襪

[X] 這樣的褲子並不健康,尤其是對男人而言。我喜歡寬鬆一點的褲子。

5 文青都穿極簡但貴的衣服

[X] 買不起貴的衣服,最近常買衣服的地方是二手店。

6 文青很雷光夏

[O / X] 我聽雷光夏,是在1995年她發表《我是雷光夏》專輯,後來最常在台北愛樂電台聽她挑選的古典音樂。這個問題很奇怪,我不太會回答,如果就音樂創作者而言,我並不太喜歡她,如果就音樂節目主持人而言,我很喜歡她。嚴格地說,我既喜歡她,也不喜歡她。

7 文青很後搖

[O / X] 台灣開始流行聽後搖,大概是這幾年的事情,而我聽後搖,是非常非常早以前的事,大約是在後搖的芝加哥學派誕生的時候 (1994-5年),我就狂聽後搖了。至今,玩後搖的樂團,大概也就在這幾個創始樂團所發展出來的音樂概念裡打轉,越來越沒有吸引力。所以嚴格地說,我以前很愛後搖,現在並不。

8 文青can’t live without converse all star

[X] 從未買過這個牌子的鞋子,倒是很多朋友會買來穿,他們才是正牌的文青。

9 文青的頭髮不能打薄

[X] 我的頭髮一定得打薄,因為又密又多,頭又大,不打薄不能看。

10 文青都戴看起來沒什麼但貴到不行手工粗框眼鏡

[X] 我念研究所的時候,才配了人生第一付眼鏡 (嗚),而且還是在聯合眼鏡行這種大眾化商店裡配的,699元的款式。帶到現在,度數也沒有加深,大概在可見的未來,不會再買新眼鏡,也不會考慮「貴到不行手工粗框眼鏡」。

11 文青喜歡歐洲遠勝過美洲

[O / X] 我現在人的確在歐洲,最常旅行的地點也是歐洲,不過沒去過美洲,無從比較起,所以也就談不上「喜歡歐洲勝過美洲」,不過基於我個人對政治、經濟的信念,我的確不喜歡美國,而且我更愛的地方是日本。

12 文青不用wretch

[O / X] 第一個部落格開在Pc Home新聞台,第二個部落格開在無名,兩年前才搬到這個新家,所以嚴格地說,我以前用過無名,現在不推薦,未來也不會想用。

13 文青都會學法文或西班牙文

[O / X] 學法文是最近的事,而且只學了10週,連基本的對話都辦不到。現在最想學的是日文,以前學過四個月,未來有機會,還想繼續學。



14 文青只看深夜MTV

[O / X] 我看MTV的時間很早,早在台灣第四台剛開放的時候 (約90年代初),我就在看MTV,而且瘋狂地看,稱得上是我的音樂啟蒙之一,我甚至錄了五捲左右我最愛的音樂錄影帶,也買了不少,並以這些影帶的影像分析,作為課堂報告。的確那時候我最喜歡的MTV節目都在深夜,因為只有深夜才會放獨立搖滾。不過自從台灣的MTV徹底台灣化以後,我就幾乎不看了,這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15 文青愛去誠品看書

[O / X] 我有誠品卡,而且是永久會員,這樣應該算是很愛誠品吧,不過瘋狂的程度還不夠格列入「誠品救難隊」….Orz

16 文青在很暗的咖啡館看書 


[X] 看書要開燈,而且根據我的習慣,至少得開三盞燈,兩盞在桌上,一盞在天花板上。除非你想要買 「貴到不行手工粗框眼鏡」,否則在「很暗的咖啡館看書」並沒有意義。

17 文青不吃便當

[O / X] 我以前很愛吃便當,不過現在都自己做菜,較少吃便當,如果要吃,也都吃自己動手做的便當。

18 文青煙抽很大

[O / X] 我以前的確菸量很大,大學的時候一天一包 (請見這裡)。不過自從見識到瓦礫抽菸的狠勁之後,反而幫助我順利戒菸….XXD

19 文青咖啡喝很大

[O / X] 我愛喝咖啡,幾乎天天喝,以前嗑得更兇,現在都控制在兩杯以內,符合衛生署建議的每天咖啡因之容許值範圍,並且自己泡咖啡,只選公平貿易咖啡豆 (←這點非常重要)。關於我喝咖啡的怪癖,請見這裡

20 文青酒喝很大 


[O] 這一點,我完全符合。我是酒鬼,我全家人都是酒鬼,目前正在進行蘇格蘭威士忌與Ale啤酒考察,打算轉型成美酒部落客。

21 文青一定要有MAC小白POWERBOOK

[X] 沒有買過小白,只有小黑,以後應該也會選小黑….XXD

22 文青要會樂器

[O / X] 我的確會玩樂器,不過不知道「要會」這兩個字該怎樣定義?是指文青都會逼著自己去學一兩樣樂器玩玩?如果是這樣,我顯然不符合,因為我是被我媽逼著去學一兩樣樂器的,而至今鮮少再碰,但很感念我媽這樣逼我,讓我音樂的底子較為扎實。

……..

除了董爺選的22題以外,我還想再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

23 文青的房間有一整牆看不懂的書

[O / X] 漫畫書算是讓人看不懂的書嗎?我的確有一整牆漫畫書…XD

24 文青的房間有一整櫃玫瑰大眾買不到的CD

[O / X] 我也有一整櫃CD,很多卻是在玫瑰買的,話說很久很久以前,公館玫瑰可以算是古典音樂與獨立搖滾愛好者必逛的聖地,尤其是獨立搖滾樂,有位我認識的店員,專進各國冷僻、前衛的搖滾樂,而玫瑰的老東家宇宙唱片,也有我認識的店員,幫我搜到更多冷僻、前衛的搖滾樂。現在這些CD都可在誠品音樂買到,其中一位店員也轉到誠品音樂上班了。玫瑰變得商業化、大眾化,是最近這幾年的事,這點得分清楚,不可不查。

25 文青一年四季要跑許多場音樂季

[X] 在我狂聽電子樂與搖滾樂的時代,台灣一場音樂季也沒有,等到現在到處是音樂季,我卻老了跑不動了。

………

25題題目中,只有一題是O,八題X,十六題O / X,可見這些題目模糊性很高,或者更精確地說,我可以算是(過去式的)文青,也可以不算是(現在式的)文青。不過,這整串題目最狠的是最後一題︰「文青都不承認自己是文青」。也就是說,不管你「是」或「不是」文青,也不管是「過去式」或「現在式」的文青,其實都算文青……XXD



繼續閱讀......

8 May 2008

八卦山上說八卦…


(圖片來源︰The China Post)


昨天在讀聯合新聞網的時候,看見一篇標題為〈來電搞斷性侵?八卦山上說八卦〉的新聞,讓我會心一笑,這位記者大人還真是會挖空心思,下一個一語雙關的標題,在「八卦」一詞上大做文章。這讓我想起2005年的另一篇新聞︰北插天山上的「巫山雲雨會」。

這已經成為慣例,只要是跟性有關的新聞,台灣媒體不是馬上端出道德勸說,或從僵固的男性異性戀的角度觀看事情,就是發揮文學的創造力,大玩性雙關語來。

既然如此,我也在Twitter上開啟一個小話題,與推友們一起大玩地名的雙關語,顛覆一下當前媒體的既定成規。


nooorman: 八卦山上說八。(http://udn.com/NEWS/SOCIETY/SOC3/4330481.shtml) 好,現在開放各位推友對句...八掌溪前賞巴掌。

brahmantw: @nooorman觀音山前拜觀音 淡水河上喝淡水(?!)

brahmantw: @nooorman桃園市裏沒桃園

lvyleaf: @nooorman好吧,算我剛好看到,宜蘭溪畔薰伊蘭。

lvyleaf: @nooorman十七湖畔說十七

brahmantw: @nooorman @ivyleaf "噶瑪蘭上騎個馬",不好意思,這會不會太粗啦。

nooorman: @brahmantw很棒耶。@ivyleaf 薰伊蘭是甚麼?

irrenhaeusler: @nooorman [只會用諧音]監察院前賣煎茶,梧棲鎮上尋吾妻

nooorman: @ivyleaf找到了,有一種叫伊蘭的精油。

brahmantw: @irrenhaeusler貓空有煎茶院啊

brahmantw: @irrenhaeusler台灣人店名取諧音已經到了一種強迫症的地步

brahmantw: 哈哈,英文菜找蔡英文

nooorman: 新店市裡開新店。

judie35: @irrenhaeusler【對句】有點冷。

Irrenhaeusler: @brahmantw真的?煎茶院是我隨便亂掰的說。

ivyleaf: @brahmantw @nooorman我以為要音近,所以我的是“噶瑪蘭上隔馬欄”,沒騎個馬那麼有動作畫面就是了。

nooorman: 鵝鑾鼻下撿鵝鑾。(哈,這是啥...)

ivyleaf: @nooorman四季村裡渡四季。這根本是地名大考驗。

annpo: @nooorman弱慢 你壓力很大齁

kovis: @nooorman富貴角上尋富貴...

nooorman: @annpo歡樂一下唄。

irrenhaeusler: 中正路邊罵中正(噗)

cobainyeh: @nooorman基隆市內爬雞籠(雞籠山)

Barking: @nooorman @cobainyeh烏石港底撈烏石…

cobainyeh: 水返腳下潮水返(水返腳是汐止的舊地名)

Barking: @nooorman太平山巔求太平…

Barking: 濁水溪畔汲濁水…

kovis: @cobainyeh迴瀾盡處望瀾迴

ivyleaf: @nooorman衣冠塚下掛衣冠,忠烈祠裡讚忠烈,大同鄉中感大同,中山祠旁憶中山,中正路上染重症。(對不起,我中毒了)

nooorman: @cobainyeh用古地名沒有關係。葫蘆墩裏燉葫蘆。(順便考大家葫蘆墩是哪裡的古地名?)

Barking: @kovis蘭陽溪口盼蘭陽

Barking: @nooorman我只知道葫蘆堵T_T

nooorman: 貓貍市裡養貓貍。(貓貍又是何處的古地名?)

irrenhaeusler: 豐原?

ivyleaf: @nooorman只查的到貓貍山阿!不知道啦!

kevinsigma: @nooorman豐原

judie35: @nooorman葫蘆墩:豐原。貓裡:苗栗。

nooorman: 沒錯,葫蘆墩是豐原古地名,貓貍是苗栗。

judie35: 諸羅山邊打豬玀?

nooorman: 打狗港前莫打狗。

judie35:【要玩來玩吧】打狗城中人打狗,打貓鄉裡人打貓

ivyleaf: @nooorman難怪苗栗市裡有貓貍山。

book686: @nooorman沒有一個地名不能玩嘛! 虎尾鄉後捋虎尾, 貓鼻頭上嗅貓鼻 ;樂生院裡道樂生, 美河市前幹美河......(最後這句粗一點, 抱歉!)

jonxberg@nooorman [鸚鵡學舌] 新竹城內種新竹 (雖然不知道大家在幹嘛但是有樣學樣好像也很嗨)

judie35: @nooorman還是弱慢有慈心,要人勿打狗。

kovis: @book686推最後ㄧ句XD

ivyleaf: @nooorman打狗港前莫打狗,已經把動詞吃到名詞裡去了。

jonxberg: @book686 [美河] 我也要推最後ㄧ句! XD

book686: @nooorman 摸乳巷內不摸乳, 脫褲庄前自脫褲; 日月潭中有日月, 阿里山上無阿里...

nooorman: 這裡有台灣古地名整理。(http://blog.roodo.com/f85122/archives/3339865.html)

annpo: @book686不愧是隱匿的老公啊

book686: @annpo不懂......???? XD~~

book686: @nooorman說到台灣古地名, 我店裡恰好有二冊[台灣舊地名之沿革] 台灣省文獻會出版, 算是絕版政府出版品了, 現在已沒有省文獻會了吧?

nooorman: @book686省文獻會已併入國史館,現在叫做國史館台灣文獻館。(http://www.th.gov.tw/)

SunnyPie: @book686我懂, @annpo是說686不愧是詩人隱匿的老公...她和你不熟,不知686本人國學造詣之深啦 : )

book686: @SunnyPie快別降子說, 笑死人啦! 連綴幾個句子哪兒需要什麼國學造詣啊!

cobainyeh: [水返腳下潮水返]其實這句是有點小意義的,汐止古名「水返腳」意思是基隆河的潮水最遠就漲到汐止這邊就退了,故名「水返腳」,而後改為「汐止」也是取其潮汐到此為止的緣故。

(以上對句如有缺漏,請來信告知。)

…也歡迎本格讀者加入對句的行列。




繼續閱讀......

6 August 2007

小綠綠加油!


(在愛丁堡城堡下搖旗吶喊,圖片來源︰大紀元)


上星期四(8月2號),我與室友及她的兩位朋友一起看了愛丁堡藝術節軍樂隊表演(Military Tattoo)的預演,因為正式演出的票早在今年一月就賣完了,所以只好在7月21日一大早排隊三小時買到預演的票。之所以非得如此千辛萬苦擠進會場,純粹是因為今年的軍樂隊表演有小綠綠。

愛丁堡藝術節的軍樂隊表演一直都是最著名、也是最受歡迎的表演節目,往年主辦單位都會請來世界各國評價最高的軍樂隊群聚愛丁堡城堡前一展雄風,然而今年的主題卻稍稍地不同,除了慶祝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結婚六十週年紀念以外,特地邀請台灣北一女儀隊、樂隊與旗隊參與盛會,讓以往側重陽剛的表演內容,添增一些青春、柔美的色彩。

因為是預演,現場有很多記者在攝影,為了隔天的新聞稿尋找最佳的畫面,所以時常看見記者穿插在表演隊伍裡拍照,對觀者來說,這是一種嚴重的干擾,不過看在正式演出的票已經賣到一張不剩、預演的票有半價優惠、還可以先睹為快的份上,只好將就忍著點了。

這一次,北一女一共派出一百多位小綠綠來到愛丁堡城堡前表演,是所有表演隊伍中人數最多的,而且還是第二個登場的團體,表演時間也比其他隊伍長,可見主辦單位非常重視北一女的演出。




看完之後只有一句話︰「過癮極了!」大家可以點閱上面YouTube的連結,是我室友的朋友拍攝的,我就坐在旁邊,現場的氣氛真是High到最高點,尤其是小綠綠在每次「特技表演」之後,立刻換來全場觀眾歡聲雷動的喝采。

可惜的是小綠綠的「特技表演」大都安排在後場,坐在前場的我都看不太清楚。(請大家注意後場的「特技」喔。)

下面這段影片是網友stefan0106所拍攝的,我判斷應該也是預演︰




網友prinaryn則提供了謝幕的片段,小綠綠與所有演出團體一起出場,在蘇格蘭管風笛的樂聲中,結束今年軍樂隊的表演。




昨天(8月5日)雖然下著小雨,不過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的遊行照常舉行,我與台灣同學會的朋友一起站在蘇格蘭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 of Scotland)前淋著雨、手搖國旗等待小綠綠。我腦中不斷演練的是等一下要是有那個中國人敢搶我手中的國旗,我該怎麼進行一場華麗的對決。

下面這部影片是網友Cake16a提供,地點是愛丁堡火車站前,也是遊行的起點︰




下面這部影片是網友hermia1205提供,拍攝地點是史考特紀念碑前(Scott Monument)︰




當小綠綠一出現在國家藝廊前,大家都瘋了,拼命地高喊「北一女加油」,搖國旗搖到手軟,最後乾脆跟著北一女的隊伍走,一路在人群裡擠來擠去,搖國旗搖到Castle Terrace終點站,然後再走回城堡前的遊覽車集合點,跟小綠綠一起解散。我們這群聒噪的粉絲兼跟班一路上引來許多外國人士的好奇,有人問我手上的國旗是那個國家,我都興奮地回答︰「台灣。」

只可惜我那幻想中的華麗的對決並未發生。



延伸閱讀︰

希望之聲︰愛丁堡軍樂節 台灣北一女樂儀隊表現亮眼

中國時報︰表演專業 活潑可愛懂事守紀 北一女樂儀隊征服愛丁堡

中央社︰北一女愛丁堡演出 博得主辦單位肯定與讚佩

大紀元(有圖有真相)︰北一女愛丁堡遊行 青春魅力征服十多萬觀眾



繼續閱讀......

18 July 2007

這樣也可以當記者呀?




我曾經發表《樂生流氓?》一文,改寫了一篇老梗,把「立委」二字換成「記者」,用以嘲諷中天記者許少蘋小姐的不當報導。

今天我在逛黑米的時候,發現另一篇中天的報導,記者跟的剛剛摘下「超級星光大道」桂冠的林宥嘉逛夜市,引發一段有趣的對話,我轉錄如下︰

文稿口白︰別看他小小一個人,晚餐先吃了20塊雞漢堡和大杯玉米濃湯,逛夜市又吃排骨酥、油飯、火鍋等全部一掃而空….

記者問︰肚子爆炸沒?

宥嘉答︰(慢慢嚼) 我的肚子是不會爆炸的。如果等一下吃一吃然後肚子破開,我不就死掉了嗎? 什麼肚子會不會爆炸,這樣也可以當記者呀?


林宥嘉同學,很不幸地,在台灣,這樣就可以當記者呀。。。








繼續閱讀......

19 June 2007

[轉貼] 這件衣服和首飾都是人家借我的喔!


(沙丁魚來了。圖片來源︰聯合報明星圖庫。)


我轉貼的一篇BBS網友Leda的文章,品評本屆金曲獎的明星在星光大道上的服裝表現。Leda在KKCity的版上長期關注流行資訊,對於各家品牌均有深入的研究。這一次的服裝評論雖然不是Leda第一次品評星光大道,不過卻是最深刻、詼諧、針針見血的一次。

台灣實在是太欠缺稱職的服裝評論了,不但名人的服裝品味普遍不足,評論人也只想當個「好人」,只敢褒,不敢貶,深度不夠,幽默風趣的挖苦功力也不夠,一點也不好看。我想,看了Leda的文章之後,不得不承認,Leda說出了大家只敢想、卻不敢說出口的「真相」呀。

我將文章轉貼如下︰(看照片請點這裡。)

金曲獎的星光大道可以看到台灣的女明星,既沒有穿禮服的身體,也沒有穿禮服的態度,更沒有穿禮服的架勢,而且幾乎所有人都洋溢著一種小心翼翼,因為這些衣服等等要脫下來還廠商的感覺,然後一直強調這鑽石幾千萬,我好怕他掉了,這樣一說,一股寒酸的風味馬上呼之欲出。

國外女明星的禮服多半也是借的,但是她們的衣服不知為什麼看起來就是比較合身,而且比較不會散發出一種「這衣服是我借來的」的抱歉感。

不小心翼翼的就走阻街女郎風格,主持所謂星光大道的那兩個女的,一付把全副家當都擺出來的感覺,又擠奶又束腰又露腿又露背,好像已經不紅了,所以要把(原始的)本錢都拿出來想賭個翻身。

侯佩岑和張韶涵的禮服都太長了,連裙擺修個長度都沒有。(居然連跌倒都小心翼翼的避免了,令人很難有印象,零分。)

黃薇屢次惡整侯佩岑,她明明是一個美女,為什麼每次在各大頒獎典禮看起來都一付精神異常的樣子?

台灣的記者應該想個新詞,張紹涵每次一露肩膀大家都說她小女孩長大了,以她長大的次數來說,她現在應該已經有兩三百公分高或F罩杯或五百歲。

台灣的女明星好愛穿緞面的短洋裝,蜜雪薇琪和楊承琳今年負責延續這個傳統。我很討厭楊承琳走路的姿勢,她平常的打扮配上那個姿態並不突兀,走上紅地毯也不是不能可愛,只是她如果就是這麼強調可愛的路線,為什麼特意選了一套比較成熟的黑洋裝,搭上彷彿拍婚紗照的髮型?整個人的氣質沒改變,穿上那套衣服就顯得很奇怪。

蜜雪薇琪的衣服看質感我覺得應該是在林森北路那些營業到兩點的服飾店買的,而且一直到仔細看照片我才發現她們不是「十分鐘的戀愛」那時期的大小S。

同樣,我相信蔡依林、江蕙和張惠妹也都去了林森北路一帶買衣服。蔡依林妝濃到嚇人,鑲著狀似山粉圓亮片的洋裝,雖然令人聯想到戲說台灣裡的鯉魚精,本身並不難看,但是她那種手腳沒處放的感覺,讓人覺得那件洋裝的襯裡可能有刺。她太在意自己看起來怎麼樣,結果看起來就是完全的不自在。

我一向都討厭那種改窄窄故作性感的男裝細節女裝,張惠妹還搭上熱褲腰鏈和黑絲襪。(葉子楣以前也常做這個造型) 項鍊一億四千萬又怎樣,跟那套衣服根本不搭,應該是說那套衣服根本不該出現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

江蕙居然穿亮片熱褲,不過至少感覺得出來那衣服是她的,衣服好不好看是其次,穿起來自在最重要。女明星在頒獎典禮要致勝,不只是因為華服,而是因為穿上了誇張設計的華服,仍然泰然自若,那種態度才有說服力。

張懸穿著淺綠色的垃圾袋,配上白色雨鞋,看起來活像在魚塭工作。

戴佩妮的衣服來自八零年代豪門恩怨連續劇葬禮的場景。

看著陶晶瑩,不知為何我想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衣服如瓜,像豆的則是...。她的態度已經逼近於「我全身上下只有腿能看」。

反而台語女歌手,比較有個人風格,陳盈潔那種「我今天特別打扮漂亮」的歐巴桑感覺很不錯。

穿和服的方怡萍更妙,據說她身上還裝了小電視播放自己的MV。一樣是廣告,戴上某品牌珠寶一定要說出品牌,跟在身上裝小電視播MV,基本上並無不同啊,以後還可以播出胃腸藥或OK繃之類消費品的廣告,走紅地毯還可賺錢!!

謝金燕看起來相當迷幻,而且暴露,但是我討厭她的瀏海。

我們台灣的男明星沒人懂得時髦或品味這兩個詞,幾乎一律(造型師準備的)窄版西裝外套,這種心態跟公務員參加婚禮時永遠都穿同一套西裝沒什麼兩樣。

最後那個好多人的韓國團體都穿銀色西裝像是一大群沙丁魚。

最後是疑問部分:

許哲佩哪裡買到這種似燈籠似蚊帳的衣服?為什麼頭上要戴大花?為什麼要穿紫色絲襪?為什麼要拿那個奇怪的皮包?

台灣的男明星為什麼不管去哪裡都穿運動鞋?

台灣的女明星為什麼不管去哪裡都穿厚底鞋?

羅志祥把西裝褲塞進靴子是怕褲腳濕掉嗎?

蔡依林之後換穿的透明塑膠禮服是否在仿效保鮮膜減肥法?

原住民為何在這種場合老愛穿傳統原住民服裝?

伍佰一行人是否有私帶刀械?

最後,對昨天許多走在星光大道上的所謂歌手,你們是誰?為什麼我從沒在電視上看過你們?





繼續閱讀......

14 January 2007

沒有閘門,高鐵會更好



今天又看到高鐵驗票與出站閘門出問題的新聞。自從高鐵開始營運之後,問題不少,最為人詬病的是購票系統與閘門時常當機或搞烏龍,導致旅客必須大排長龍等待服務,在試運的前幾天,甚至出現卡在高鐵車站的時間多於搭乘高鐵的時間,無奈的旅客只能試著體諒高鐵手忙腳亂的試運期,趕時間的旅客則失去了耐性,與站務人員起爭執。這些事件不但誤了旅客的時間,也壞了高鐵的形象,在我來看,一切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當然,我人不在台灣,沒有機會搭高鐵,不過針對閘門設計一事,屬於營運管理與空間設計的一環,我在英國有不少搭火車的經驗,也略為知曉一些設計之道,我希望能就我所知,提出一些建議。

對我還說,最重要的問題癥結點是,高鐵其實並不需要閘門。

閘門的設計,目的只是為了查票,但是查票可以有很多種方法,有時候閘門是最不得已、也最不聰明的方法,如果可以選擇其它種方法查票,閘門其實是可以省略的。當然,有些大眾運輸系統需要閘門的設計,例如捷運,只是以高鐵目前現有的購票管理系統之下,閘門真的是無謂的設計。

最依賴驗票閘門、出站閘門做為查票程序的是捷運。不過捷運需要設置閘門有其特殊性。首先,捷運並沒有固定的時刻表,通常等個四、五分鐘就有一台列車進站,乘客搭車的時間是隨機的。捷運也沒有劃位,離峰時間自然就有空位,尖峰的時間只能忍受擠沙丁魚的滋味。也因此,捷運需要設置閘門來驗票,以因應隨機性、流動性高的乘客,這一點與高鐵、台鐵是不相同的。

此外,捷運的同時使用率極高,一個車站同時上車、下車的人數頗多,站與站的間距又密,很難像台鐵那樣派個列車長一一查票。最後。捷運的票價與入站、出站之間的過站數目有關,計價、驗價有賴閘門的刷票記錄。所以,閘門的設計對捷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台鐵也設置了驗票閘門,不過與捷運的複雜需求相比,卻簡單多了,只是在入站前查票、出站前收票而已。事實上,台鐵大可省去閘門的設置,敞開大門,讓旅客方便的進出月台,如有需要,只需派個人站在門口,要求乘客亮一下手裡的車票,證明自己並非無票即可,真正的驗票的工作大可以交給列車長,在車廂裡一一確認乘客的購票情形。

而且,台鐵即使設置了層層關卡預防乘客逃票,還是無法有效地降低乘客逃票的行為,反而犧牲了守法購票的乘客進出月台的方便性與流通性。最常看見情形是,有辦法逃票的人依舊故我,抓也抓不盡,一年讓台鐵損失十六億元收入,但是乘客在進出月台時卻大排長龍,全都卡在閘門前,此時的驗票員根本無法針對每個乘客一一驗票,也虛耗了乘客不少時間。

難到營運了這麼久,台鐵至今依然搞不懂,閘門的設置與降低逃票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聯性,因為最有效的驗票方式根本不在閘門,而在列車長的驗票,而且,台鐵也無法回答為何多數守法購票的乘客,必須因為少數的逃票行為,讓費時間在進出沒有效率、也沒有效果的閘門上?這等於是將台鐵票務管理失職的成本,變相地轉價在守法的消費者身上而已。

我認為台鐵不需要設置閘門並非無的放矢,英國的火車站就幾乎不設閘門,只有少數大車站才有閘門,而且都是形式檢查,亮一下票即可。英格蘭中部大城諾丁漢火車站在尖峰時段只需亮一下票即可進入月台,離峰時段不論有無車票全都可以自由進出月台。愛丁堡車站二十幾個月台之中,有一半的需要通過閘門,另一半完全自由進出,月台與大廳之間不設任何欄杆或門戶阻礙乘客流通。

那麼,英國火車公司怎樣查票呢? 很簡單,列車長每一站都會查一次票,不過都只針對新上車的人,也就是說,每位乘客一上車就會被查一次票,也只有這一次,以後只要再次遇到查票,只要不是新乘客,都可以安心的睡大頭覺,列車長不會把你叫醒,要你拿出票來。不像台灣,查票的次數過少,而且所有的乘客都要一次清點,不但沒有效率,而且重複性過高,擾民(乘客)又傷神(列車長)。

此外,英國火車公司的票務管理做得很仔細,能夠掌握每一位列車上的乘客。例如Midland Mainline和Virgin這兩間公司的列車上,每一個座位上方都安裝有小型液晶顯示器或跑馬燈,告知乘客某個座位是空位、某個座位從那一站到那一站有人預訂等資訊。GNER雖然沒有跑馬燈,但是也會在座位上插上一張小紙卡,標示一樣的訊息。列車長事前可以掌握這些訊息,以增加查票的效率與可靠性。

而且,英國查票還算嚴苛,例如乘客如果使用折扣卡買票,除了車票以外,也要示一併出示折扣卡,以證明沒有過期,我就曾因為學生折扣卡過期,必須當場重買一張票。

所以,如果一家鐵路公司能夠做好票務管理,並配合有效率的查票作業,即使在火車站內不設置閘門,也可以抓出逃票的人,更何況火車不像捷運那樣必須依賴驗票閘門、出站閘門的動向來掌握乘客的資訊,而是在乘客購票、劃位的同時,就已經紀錄在票務系統的電腦裡,所以取消閘門的設置是可行的。

基本上,我相信台灣高鐵的票務管理一定做得比英國火車公司好。首先,高鐵售票全面電腦化,而且高鐵因為車速的關係,並不販售站票,所以比一般火車更容易掌握整台列車每個座位上的乘客資訊,那個座位沒人坐,那個座位有人坐,何時上車,何時下車,全都有紀錄可查,列車長可以依照這些紀錄查票,誰有買票,誰沒買票,一目了然。

既然閘門只是為了查票,而列車長可以更有效率地執行這個任務,那又何需設置它? 不但查票無力,放行也沒效率,還時常當機,搞得旅客不堪其擾、怨聲載道。

而且,高鐵也不像捷運,必須依賴閘門掌控乘客資訊,例如台北捷運平均每天的載運量超過百萬人次,如果沒有機械化的驗票、收票閘門,根本無法及時服務這麼多的乘客。而且捷運的票價才區區二十幾塊,屬於價位低廉的大眾運輸系統,但是高鐵的票價很高,載運量小,在高鐵的營運計畫裡,就鎖定在服務負擔得起高票價的中、高所得人士,而非普羅大眾。

如果高鐵真要在商業上進行市場區隔,高鐵的服務就應該要更加用心在體貼這些中、高所得人士身上,塑造出一種有別於捷運機械化管制流量的空間氣氛,讓每一位乘客都像是貴賓一樣,能夠輕鬆愉悅地往來大廳與月台之間,而不是被毫無效用與效率、功能不佳、長相奇醜的機器閘門給塞在月台前,有一種隨時被懷疑會逃票的感受,搭車前要通過閘門一次,下車後還要再通過一次,車上還要驗票(我想每個人都會忍不住吶喊,搭高鐵的人會負擔不起嗎?)。

這些沒有效率的程序,只會讓顧客起心生反感,錯把高鐵當捷運,不但是管理上的降格,也是空間上的降格。付的票價比捷運、台鐵高,卻得不到更好的服務、更合理的查票流程與更優質的空間感。

高鐵的閘門的設計,只是承襲過去無謂的既定習慣而已,好像沒有閘門,就不像車站,少了些什麼,然而事實是,除去閘門,不但不影響查票作業,而且多了空間的流通性與便利性,並把高鐵服務對象的尊貴性給突顯出來。

真的,沒有閘門,高鐵會更好。


關於高鐵票務的文章:

《台灣高鐵購票實錄》

《高鐵系統先進,票證需再加強》

《高鐵,ETC原來都是同一家做的...》

《大河馬看高鐵自動售票系統》







繼續閱讀......

6 October 2006

我們已經太老




九月初我搬了家,和兩位大學部的學生住在一起,一位來自法國(女生),一位來自義大利(男生),還有一位台灣來的碩士生。對我來說,這算是全新的經驗,畢竟之前的室友不是碩士生,就是博士生,我未曾和大學部的學生住在一起。在英國,雖然超過25歲的學生統稱Mature Student(博士、碩士、大學部學生不拘),不過大多數的大學生都被戲稱作Naughty Uni Boy。

大學生有多Naughty? 有太多博士班的朋友當過大學部助教或是舍監,結論都是英國的大學生簡直是不可理喻的玩樂主義者。話說去年同一時期,我曾經在好友J的幫助之下,暫住在他的舍監宿舍中,以免去露宿街頭寫論文的命運。J是大學部宿舍舍監,時常要替學生解決生活上雜七雜八的問題,不過對於正在寫論文的我,最頭痛的問題應該是在深夜裡被喝醉酒的學生吵醒,他們大剌剌地一夥人在宿舍旁的小花園喝酒、唱歌、鬼叫,幾乎每晚皆如此,隔天清晨一定又是滿地的碎酒瓶與腥臭的嘔吐物。

喝酒有喝到這麼誇張嗎? 在英格蘭,酒吧就像台灣的7-11,簡直到了三步一小間、五步一大間的程度,更誇張的是,每間宿舍都有經營酒吧,想喝酒根本就不用走出宿舍,開個門,轉個彎就有。喝酒,就像是喝白開水一樣,是大學生與生俱來的本能,有酒就拿來喝,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沒什麼大不了的,是呀,因為他們年輕,青春就是可供揮霍的本錢。

話說上上個星期五,我的義大利室友M辦了轟趴,廣邀他所認識的國際學生到我們的新家,一起吃飯、喝酒、聊天。他只煮了兩道菜,一道是義大利式煎蛋,一道是沙拉拌飯,兩道菜都很簡單,卻可以餵飽二十幾個人。我幾乎替M煎了所有的蛋,因為我受不了他把蛋煎得一半焦黑、一半扭曲不全。沒想到我煎的蛋卻被在場所有的義大利學生讚譽為比義大利女人做的還好吃…@&%...真是見鬼(雖然心裡在暗爽),現在的年輕人嘴巴真甜。

兩道菜就可以把他們全都搞定,可見這群小傢伙轟趴的目的根本不是在吃飯,而是在喝酒,看看每個人都帶著一瓶酒來作客,洋洋灑灑一二十瓶各式紅酒、白酒、威士忌與伏特加,迅速佔滿廚房的琉理台,連我都開始興奮了起來,想說偷藏一瓶好酒,等大家都走了,再留著自己慢慢喝。但是這一群小傢伙根本沒有打算要把酒放隔夜的意思,一瓶接一瓶的開,一杯續一杯的喝,管他混酒不混酒的,只要是酒,全都乾了。我好不容易搶到一小杯紅酒,也算是有嚐到甜頭了,可是看見酒農辛辛苦苦釀出來的酒就這樣被糟踏,還是有一些心疼。

這些小傢伙酒越喝越多,氣氛越來越high,講話幾乎都得用喊的才聽得到,整個房子鬧哄哄的,電子音樂也跟著乒乓乒乓地哀嚎,地板都可以感受到音波陣陣地襲來。這下子可好,剛搬新家,就給鄰居一場「震撼教育」,如果再不收斂一點,被房東踢出去可就慘了。

原本打算收拾酒瓶,板起臉孔來趕人,那知道這個女孩敬我一杯,那個男孩還我一杯,我也跟著開始醉醺醺了起來,聽著身旁的法國人道:「你們西班牙都只會做廉價的紅酒嗎?怎麼每一瓶都這麼地澀。」(耶,你是說我手上的這杯嗎?)西班牙人回道:「才不,你們法國人賣的紅酒最貴了,品質也沒這麼好,那像我們西班牙,不到兩歐半,就可以買醉了。」(這位小弟弟,喝酒的目的不是為了要喝醉喔。) 法國人接著說道:「那是因為你們不知道門路,我從不在商店裡買紅酒,我都直接跟酒農買,又便宜品質又好。」(非常好,下次回法國,記得帶我去。) 西班牙人不甘心的回道:「西班牙紅酒好貨都留著自己喝,出口法國的都是次級品。」…

一場小小的國族戰爭就此開打。

這一廂法國人跟西班牙人火熱地槓起紅酒來,那一廂義大利人唱起歌來,完全沉浸在世界盃足球賽冠軍的症候群中,還一起手舞足蹈,相互擁抱。法國人又酸了起來(想必是在替席丹抱不平吧):「我們法國人才不會像義大利人那麼地吵,我們最可愛了…」

不,台灣人最可愛了,一個家被你們這群「外國人」搞成這副模樣,我還是笑臉迎人的趕客人。「來來來,要開始往Club移動了喔…」、「是呀,我家很漂亮,歡迎下次再來…」、「不不不,不用客氣,把酒喝完再出發…」…%@#&…

快一點鐘了,終於把這群小傢伙全部趕到Night Club,不知道隔天會不會收到鄰居的抗議信?



繼續閱讀......

22 September 2006

我所眷養的「感動」



愛的串連(來自關於關魚︰愛的串連)

小瓦大概是有感於我最近的文章量驚人的低(其實從來也沒有高過),所以藉由點名《愛的串連:我近期最感動的五篇文章》來拯救我頹糜已久的部落客生活。

我覺得「感動」一詞是一種很私人的思緒,總是被我小心翼翼地眷養在心中的某個小角落,一個只屬於我與它對話的私密空間,用我的囈語來餵飽它。對於他人而言,我的「感動」幾乎是不可說、或說不出口的,因為我的話語已經填滿了它,除了我,沒有人可以替它解碼。

有時候,我會將我的「感動」盡情的釋放出來,單溺在自我享樂的情緒之中,有時候,我會試著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分享我的「感動」,不過,更多的時候,「感動」總是被我不經意地遺忘在記憶的深處,直到我在閱讀一封信、一本書、一篇文章或是觀看一張照片的時候,一閃即逝的隻字片語或畫面,彷彿羅蘭巴特口中的「刺點」一般,猛然喚醒了塵封已久的「感動」,並且隱隱地在我胸口中擾動,似乎在向我抗議,如此狠心無情地拋棄了它,任由時間的洪流決定它的生滅。

我選了五篇文章,都帶有無可言喻的「刺點」,讓「感動」在我心中隱隱作痛。

我一直以為,過去已經離我太遙遠,我總是過於急切地望向未來,好遺忘自己的過去,卻又不斷地在現在重蹈覆轍。好友yz在斯人讀舒適裡的一篇文章《to live again》點出了那個回不去的過去,到不了未來,還有in the middle of nowhere的現在。

我喜歡聽他人說故事,尤其是關於某人或某物的身世的故事,原本可能與我無關的人、事、物,在聽完故事之後,頓時立體了起來,彷彿我也參與了其中,與那些人、事、物有了親密的距離感。不過,如果這則故事的主角就是我自己,藉由好友之筆緩緩道來,那麼我與故事之間應該保有的「親密的距離感」則被迅速地抽離,迎面撞在記憶的軌道上,出軌…翻覆…沒有生還。請聽聽大姐頭在anarchichi’s smoke 《從一張海報的身世說起》所述說的這一則故事。

我並不是一個特別喜歡去連署社會運動的人,部分的原因是我對社會運動的熟析度不夠,我不明白他們運作與執行的過程,如何群聚力量,導向可能的結果,當然,更大的原因在於,我只是一位小小的放洋的留學生,我一直懷疑我的名子能起多大的作用,但是當我看見陳豐偉寫的《運豬人李松鑫和他的柔道學生》一文,感動之餘,我毫不猶豫地就把文章貼在部落格上,希望吸引更多人重視原住民教育的問題。

我對於台灣的教育一直都沒有太多的期待與信心,畢竟我自己就是一個幾乎要被正規的教育體系給放棄的學生,最後靠個無數的考試、換了一間又一間的學校,勉強爬上學術的高塔。不過在阿玲的部落格中,我看見了台灣民間基金會對於台灣教改議題的長期關注與投入,以及不願意放棄任何一位學生的熱情。在《敏銳察覺孩子—記參訪美國奧克拉荷馬州「街道學校」(Street School)》一文中,我似乎又燃起了一絲對於台灣教改的希望。

小瓦的一篇文章《你在遠方離去》觸動了我很多深層的記憶,小瓦似乎想要說些什麼,卻又拼湊不出一個完整的故事。記憶就像是零碎的拼圖,尤其是那些關於逝去的親人或朋友的記憶,往往才剛拼完一塊區域,自以為完整無缺,旋即又散落一地,讓人望圖興嘆。

最後,點名好友yz、大姐頭、阿玲、ivy、大球來加入這場活動吧。

(封面圖片: 蘇格蘭的冷冬,窗前的雪景)




繼續閱讀......

10 June 2006

抽菸誌



我抽菸的歷史並不算太長,相較於我很多老菸槍的朋友都是從國小就學會抽菸,我是到了高中才開始跟著幾個死黨有一搭沒一搭地學著抽,只能算是玩票性質,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能夠順利進入青春期男性所謂『雄性集團』的氛圍,抽菸比較像是該集團集體認同的一部份,雖然我並不清楚抽菸到底有什麼壞處,我只知道我不並太習慣讓渾濁的氣體往來我的肺,還有,我必須躲避教官與父母的管教,不過那種被貼上壞學生的標籤反而是一件好玩的事,我會被同儕歸類、排擠、甚至投以鄙視的眼光,這反而讓我覺得我非常地與眾不同。

事實上,我是抱持著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大人眼中的壞學生而學會抽菸的。從小,我們總是被教育成同一個模樣,穿一樣的衣服、讀一樣的書、做一樣的習題、變成一樣的乖小孩。抽菸,開始讓我對我自己有了不一樣的想像。因為我抽菸,我可以使壞,我可以衣裝不整,我可以髒字不離口,我可以用smoke gets in my eye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

在那時候,抽菸只能勉強算是貼在我身上的某種標籤,沒有任何實質上的功能,一直要等到我讀了大學,我才漸漸發現抽菸的諸多實用地化學作用。我選了一門台灣教育史上最刁鑽的科系:建築系,最淒慘的地方莫過於每天的課業生活幾乎被熬夜趕圖給佔滿,而且歹戲拖棚,總要拖個五年才能畢業。不但要七零八落地讀著一堆深奧難解的理論(現代、後現代、解構…),還要深陷在一堆模型材料中,努力將這些理論拼湊出一個個更加七零八落、深奧難解的模型與圖面,並且學成一套天花亂墜的說詞,即便把這些模型與圖面倒過來擺放,我也可以口沫橫飛地狗屁出一大堆其實自己也很心虛的哲理出來。就在這種極度壓榨腦力與體力的訓練下,我發現我已經成為菸不離口的人了。

抽菸有幾項絕佳的化學功能,首先,抽菸可以提神,而且菸癮越大,提神效果越好(真是惡性循環呀)。在我發現吃檳榔也具有同樣絕佳的提神功效之前,熬夜趕圖的我一定是抽一口菸、喝一口咖啡、畫一道牆、割兩塊模型…,唯有如此,我才能如期地做完所有的設計圖與模型,而且圖量越大,菸癮也就越大,在我大學畢業前,我至少每天要抽上一包菸。

其次,抽菸可以幫助我思考、化解焦慮。在那時候,Derrida、Barthes、Foucault、Deleuze…等人的後現代哲學重重地打擊我小小的腦袋,真是應驗了『此時無字勝有字』,我只能痛苦地在他們紛亂的文字迷宮裡匍匐前進,並且隨準備好一根菸,替自己打結的思緒找到吞雲吐霧的出口。

除了這些惱人的理論以外,很多時候我在設計遇上了瓶頸,或是找不到創作靈感時,一股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就會莫名地湧上腦門,我總是在這個時候燃起一根菸,藉由抽菸來放鬆自己,以免陷入漫無止境的焦慮。當時的我是一個焦慮感特別深的人,重度依賴抽菸來解決焦慮,在我找到其他方法之前,我別無選擇地藉由抽菸來冷靜自己。

尼古丁是一種很奇妙的物質,它具有絕佳的鎮定效果,卻又會讓人上癮,甚至致命。對於某些人而言,尼古丁既是(生理上的)解藥、又是(身體上的)毒藥。這種遊走在致命邊緣的歡快愉悅,深深地誘惑著許多以思考為志業的人,像是藝術家、哲學家、文學家…等,『老菸槍』這個名詞總是伴隨著他們,而抽菸則成為一種隱喻,它象徵著成熟、滄桑、風華、品味、知性、以及讓人低迴不已的人生韻味。

抽菸的缺點在於無可救藥的菸癮,尤其當身邊有人嘴裡叼根菸,雙手就會忍不住地往口袋裡掏,如果這的時候掏不到菸,頓時就會陷入哀莫大於心死的絕望深淵。最奇特的是,菸癮會漸漸地隱匿在符號性的象徵秩序裡,只要是與菸有關的符號,都會激起我抽菸的慾望,例如看見電影裡的男主角在抽菸、與好友聊天提到菸這個字眼、看見香菸的符號(即使外面有一個紅色的圓圈,外加一條紅色的斜槓)、聞到一絲香菸的氣息從遠方傳來、小說裡賣火柴的小女孩、聽到音樂裡打火機的聲音、或是看部落格看到有人談菸,我的菸癮就犯了。

我之所以忍不住寫了這篇文章,完全拜玩.物.喪.志.集中《我不愛粗煙》一文之賜,因為我戒了煙,所以只好寫一篇跟菸有關的文章,在象徵秩序裡消消癮頭。

此外,抽菸的另一個缺點是無法忍受他人的二手菸,如果有人在室內抽菸,除非我自己也有菸,我就會跟他一起狂抽、猛抽,否則我多半會選擇走避。菸很奇特,自己吸的菸,與吸別人吸過的菸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或許是因為我對二手菸的想像是:它是經過他人的肺部、與他人的體液交媾之後被排泄出來的氣體,我怎能忍受這種物質污染我的肺。

來到英國之後,我的抽菸習慣有了一些改變。最主要的因素是英國的香菸貴得驚人,一包萬寶路叫價五鎊五十三便士(約台幣三百三十多元),連英國人都大喊吃不消。雖然有研究指出,英國現在的菸價相較於六零年代相對地便宜許多,但是英國人平均要花四十分鐘的工時才能買到一包菸,比起美國(二十分鐘)與日本(九分鐘)來說還是貴了許多。

英國與其他歐盟國家相比,菸價也很是最貴的,例如法國、比利時與西班牙的菸價只有英國的六到四成之間,如果選擇到歐盟買菸,平均每包菸可以省下兩鎊五十便士左右,只要買超過一條菸,幾乎就是英國到歐盟的旅費了,所以很多英國的癮君子寧願花錢出國旅行,順便大肆搜刮便宜的香菸。還有另一種選擇就是網路跨國買菸,一樣可以買到比英國便宜的香菸。

當然,我根本負擔不起英國貴得離譜的香菸,我也沒有打算出國買菸,於是有一陣子我選擇了另一種便宜的抽菸方式:自己捲菸。捲菸在英國其實非常的流行,尤其是年輕一輩,幾乎都是抽自己捲的菸,而且他們捲菸的技巧非常純熟,時常看見他們一邊優雅地講手機、一邊攤開菸紙,放上濾嘴與菸草,往舌尖一抹,順勢就捲好一根菸了。

捲菸除了便宜以外,還有幾點好處是盒裝香菸所無法取代的。首先,捲菸的菸紙比較薄,而且燃燒起來沒有太重的味道破壞菸草的香氣,燃燒之後的有害化學物質也比菸紙厚的紙菸少。

其次,捲菸的菸草沒添加助燃劑。一般的紙菸為了讓菸草順利地燃燒而不中斷,或是增加癮君子抽菸的速度,都會添加助燃劑,所以市面上的紙菸即使點了不抽,也會自己燃燒到完,但是捲菸如果沒有不間斷地抽的話,就很容易熄火。一般來說,抽一根捲菸必須點火點個兩三次是很平常的。

我認為香菸添加助燃劑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助燃劑的目的只是為了讓癮君子抽菸的速度加快,好讓菸商牟取更多的商業利益,此外,助燃劑對人體的影響並不比尼古丁或焦油來得輕,如果真的要用心品評菸草的香氣的話,最好是買沒有添加助燃劑的菸。

其實,捲菸的過程是一種愉虐,尤其是當自己菸癮犯了,著急地四處找菸,這個時候卻必須馬上靜下心來,緩緩地把傢俬攤開來,細心地捲好一根菸。捲菸是一種緩慢的藝術,越是心急越是捲不成。當我開始學捲菸的時候,不但手腳笨拙,捏了老半天還捏不好,而且只要一煩躁,就會捏皺輕薄的菸紙,整根煙一點美感也沒有。還有太心急,流了太多手汗,也會沾濕菸紙,毀了一根煙。有時候太貪心,放了太多的菸草,香菸還會漏餡,只好再重捲一根。我想捲菸對於急著想抽菸的人來說,真是一種愉悅的凌遲呀。

英國雖然菸價貴,菸稅高,但是抽菸人口依然不減,尤其是在酒吧內,幾乎每人都是菸酒不離口,對於不抽菸的人來說,他們拒吸二手菸的權利完全被漠視,也因此,很多反菸團體敦促英國政府立法,嚴禁在公共場合內抽菸。這項禁令在今年初已經頒佈,蘇格蘭搶先在三月底全面實施酒吧禁菸,現在蘇格蘭酒吧內的空氣的確清淨許多,不過對於環保觀念(相較於其他已開發國家或台灣而言)相對落後的英格蘭而言,目前屬於臨時勸導期,在酒吧內依然可以抽菸,英格蘭人還在掙扎是否要需要全面實施酒吧禁菸令。

總之,反菸已經成為當代社會政治正確的一部份,人們得為抽菸付出更高的代價。回顧人類的文明史,香菸的歷史並不算長(香菸這種讓西方社會著迷的物質來自於北美印地安人,藉由殖民之便傳入西方),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香菸也終將成為歷史的一部份。


有趣的連結
古希臘就用啞鈴健身
健身的起源

ivy推薦的BBC專題報導
We Love Cigarettes

anarch推薦的文章
誰在「感謝你抽菸」

瓦礫推薦的相片



繼續閱讀......

18 April 2006

喝咖啡的怪癖



每個愛喝咖啡的人,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方法去熱愛咖啡,而這一套方法對於局外人而言是無法理解的,或許我們可以稱之為喝咖啡的怪癖。

我很愛喝咖啡,或者應該說,我很愛所有能讓人類上癮的事物,包括茶、菸、酒、咖啡等。不過菸戒了,酒只能小酌,台灣茶在英國極為珍貴,無法暢快地品茗,唯有咖啡,我至今依然每天泡上兩杯,讓它濃醇的香氣伴隨著我在研究室裡打發上網、找資料、看書的時間,對於淡出鳥來的研究生活來說,喝咖啡是一種放鬆心情的調味劑,很難想像沒有咖啡的生活將會變得成什麼模樣?就像是吃滷肉飯沒有配上鮮黃色的醃蘿蔔,喝貢丸湯沒有撒上芹菜末,怎麼嚐都少一味呀。

雖然自高中起我就對咖啡上癮,但是跟其他深愛咖啡的朋友比較起來,我喝咖啡的習性並不足以稱得上是有怪癖,因為他們都用一種比我還要強烈、深邃的方式去寵愛著咖啡,這是我所辦不到的。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我的朋友喝咖啡的怪癖,提供給大家參考︰

烘豆機

新竹清大校門口對面的艾瑞絲咖啡店老闆,應該是我看過對烘培咖啡豆最執著的人。我第一次買到淺棕色的巴西豆就是在這家店。一般來說,台灣最大的咖啡豆烘培商是品皇與尚品,幾乎所有大街小巷的咖啡店都是向他們訂豆子的。長久以來,我也是向他們購買深咖啡色的巴西豆回家,但是,在艾瑞絲咖啡店賣的巴西豆卻是淺棕色的,因為他們家的豆子都是老闆自己烘的。

自己烘豆子的咖啡店一點也不稀奇,很多店家都有烘豆機,但是艾瑞絲的老闆卻對烘豆機特別挑剔。一般來說,烘豆機不外乎就是烘培爐、轉軸、火爐與電子控制板。把生豆倒入烘培爐中,設定好烘培度,電子控制板就會自動依照已經寫好的程式,控制機器的轉速與火侯來烘培豆子。

但是該店的老闆非常不滿意控制板中已經寫好的程式,他認為該程式只針對大眾化的豆子與口味做設計,烘出來的豆子都是同樣的味道,一點也發揮不出不同豆子的特性來,畢竟,專業的烘豆師父必須替不同的豆子調整烘豆機的火侯與轉速,更何況,他在店裡進了一堆連我也叫不出名子來的冷僻豆子,這麼多樣的存貨,的確需要一台隨時可以調整烘培度的烘豆機。學過電機的老闆,試著將烘豆機的電子控制板連線到他的筆記型電腦,然後調整控制板中的程式,修正一些係數,好符合不同豆子的要求,烘出最佳的風味,他也喜歡做一些新嘗試,用不同的烘培度來烘同一批豆子,試試看會不會出現新味道。

我買到的淺棕色巴西豆就是這麼來的。當我第一次見到淺棕色的巴西豆的時候真的很驚訝,因為一般買得到的巴西豆都是深咖啡色的。不過老闆解釋說,烘成深咖啡色只是批發商為了烘豆上的方便與統一,真正好的巴西豆千萬不能重烘培,否則巴西豆特有的甘醇風味都會被破壞殆盡。我回家一試,果真如此,從此就對艾瑞絲老闆佩服不已。至今,艾瑞絲咖啡豆依然是我買豆子的首選。

老闆還提供顧客個人化的服務,即使只訂一磅的豆子,老闆也可以依照顧客的要求做不同深度的烘培,再加上小小的一間店裡,擠滿不同國家送來的豆子,很多都是老闆直接打電話到原產地訂來的,台灣的咖啡批發商可是從未進口過的,所以喜歡嘗試新口味的咖啡迷們,千萬不要錯過了這一家店。

最後,老闆曾告訴我他的夢想,就是自己組裝一台夢幻的烘豆機,自己寫程式,自己決定烘培爐的形狀、轉速與火侯,烘出最夢幻的咖啡豆來。我由衷的祝福著他,早一日完成這樣的夢想。

義式咖啡機

台南大學路十八巷內的國境之南曾經是我最愛光顧的咖啡店,跟它的店名一樣,店內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書刊供顧客閱讀,書香伴隨著咖啡香,理想的下午,只需要一杯咖啡的花費,就可以奢侈的渡過。

國境之南賣單品咖啡,也賣義式咖啡,店裡擺了一台家庭式Lavzza義式咖啡機,雖然小了一點,但是老闆有一支特別請車床師傅車出來的填壓器,這是別家店所沒有的。

義式咖啡的沖泡原理是將細磨的咖啡粉填入短圓柱型金屬沖泡器中,以填壓器略為旋轉式的壓實,壓實的過程務必做到施力平均,將咖啡粉擠壓成札實的咖啡餅,中間沒有空隙,這一點很重要,因為義式咖啡是靠九大氣壓的壓力,將熱水在高壓高溫的狀態中沖過咖啡餅,沖出來的咖啡才會在上面浮著一層咖啡油脂乳化而成的Crema,一杯好的義式咖啡,就看這一圈Crema的色澤漂不漂亮了。如果咖啡餅中間有空隙,熱水就會趁隙而入,不會平均地通過咖啡餅,造成咖啡有些地方萃取過度,有些地方萃取不足,嚴重影響咖啡的風味,Crema也就會變得稀稀疏疏的,不會在喉頭上回甘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國境之南的老闆對於填壓器特別挑剔的原因,因為咖啡餅壓得扎不扎實,泡出來的咖啡好不好喝,全靠那一支小小的填壓器。該店老闆並不滿意Lavazza原廠附贈的填壓器,因為原廠填壓器與沖泡器之間並非百分之百的密合,而且填壓器沒有弧度,但是沖泡器底層有一道小小的弧度,再加上熱水出水口並非一個完整的平面,而是略帶擴散型的出水方向,所以老闆決定請車床師傅幫他車一支完全與沖泡器密合、略帶弧度的填壓器。這支填壓器所押出來的咖啡餅不但扎實,又能夠平均地承接來自上方的高壓熱水,毫無失誤。

就是這一支小小的傢私,替國境之南的義式咖啡加了好幾分,直到今日,那家店的書香、那位執著的老闆、那隻閃亮的填壓器和它所沖泡出來的義式咖啡,依舊讓我低迴不已,很不得現在就身在台南。

濾泡式咖啡

濾泡式咖啡的泡法非常簡單,但是想要泡得好喝還是需要一些技巧。一個V型的濾泡式咖啡架置於杯子上方,覆上濾紙,倒入適當的咖啡粉,再沖入兩次熱水,一杯濾泡式咖啡就完成了。

雖然整個沖泡的過程並不複雜,但是一些小細節卻必須照顧到,例如,最好準備一支出水口呈現細長型熱水壺,倒水時比較好控制出水量與出水方向,切忌一下子就灌入大量的熱水,而是先緩緩地由外向內,再由內向外,呈現螺旋狀的倒入熱水,好讓咖啡粉愉悅地在熱水中翻滾、跳躍。

我在出國前,特地去艾瑞絲買了一支新的濾泡架,我的舊的濾泡架式因為是塑膠做的,所以遇到熱水時非常容易龜裂,我需要一支陶瓷做的濾泡架。艾瑞絲的老闆告訴我,他賣的陶瓷濾泡架可是大有來頭。日本做咖啡機具最有名的是Domo Coffee,一般來說,台灣市面上能買得到的日本進口咖啡機具都是這一家公司生產的。最常見的濾泡架都是三孔出水口,但是Domo Coffee曾經生產過一款只有一孔出水口的濾泡架,可惜這一款現在在台灣已經絕跡,艾瑞絲的老闆卻獨愛這一款,所以他特別請Domo Coffer公司從日本空運給他,現在他店裡用的、賣的都是這一款,台灣其它的咖啡店買也買不到,除非特地去日本找。

這一支濾泡架果然不辜負我對它的期待,不但很好沖洗,也不會龜裂,而且因為只有一個出水口,咖啡的流速較為緩慢,充分地吸飽了所有咖啡豆的菁華,卻又不會萃取過度,泡出來的咖啡簡直讓人驚豔,使得喝咖啡成為我每天最期待的享受。

艾瑞絲的老闆還告訴我的他遇過一位挑剔的客人,喜歡喝濾泡式咖啡,卻無法忍受濾紙的味道,所以他選用濾網來代替濾紙,但是濾網的缺點是它無法過濾特別細小的咖啡渣,這些咖啡渣會嚴重地影響咖啡的口感。為了解決咖啡渣殘留的問題,這名在工研院上班的理工男,發揮了對精準度特別龜毛的特性,找上了做篩子的廠商,特別為他訂做一支小篩子,好讓先他用篩子剔除掉咖啡粉中過於細小的顆粒,再沖上熱水,泡出一杯沒有濾紙味、也沒有咖啡渣的咖啡。

雖然我愛喝濾泡式咖啡,但是對濾紙的味道並不過敏,我只能說,對於這位特別挑嘴的老兄,我至上最高的敬意。

虹吸式咖啡

如果要我選出一種最能引出咖啡風味的泡法的話,我絕對會選虹吸式。虹吸式咖啡壺的原理很簡單,就是水與空氣熱漲冷縮的物理變化。虹吸式的咖啡壺的形狀像是透明的葫蘆,由上下的兩顆玻璃球所組成,下方的玻璃球只有一個小小的出口,用來裝水,上方的玻璃球像是一個漏斗,咖啡粉與濾布放在此處,濾布下方有一條小鐵鏈,順著漏斗插入下方的玻璃球。當酒精燈在下方玻璃球燃燒,熱空氣將滾水擠出球外,滾水會沿著漏斗與鐵鍊的方向沖向上方的玻璃球,與咖啡粉充分擾動,約五十秒之後,移開酒精燈,用塊冷布包住下方玻璃球,降低球溫,咖啡就會自動流到下方來,一杯濃郁可口咖啡就泡好了。

判斷一杯虹吸式咖啡的好壞,可以看看泡完咖啡之後,咖啡渣殘留在上方玻璃球有沒有呈現一座小山的形狀,如果有,恭喜你,你的泡咖啡技術已經算是進階級了。我在剛學會泡虹吸式咖啡的時候,總是很期待咖啡渣會呈現一座小山,不過這個機率一直不高,但是我依然喜愛用虹吸式泡咖啡,原因有二,首先,泡虹吸式咖啡的過程是一項樂趣,可以看見滾水在兩顆玻璃球之間跑來跑去,好像自己是一位化學家,正在調製某種神秘的瓊漿玉液。我之所以會如此不厭其煩地敘述虹吸式咖啡的調製過程,也是因為這個過程真是百看不膩,尤其是親眼看見咖啡由一堆粉末再到一杯液體,這樣的咖啡喝起來也就特別有親切感與成就感。

此外,用虹吸式泡出來的咖啡真的稱得上是口感豐富、層次分明,套一句《夏子的酒》的說法,『咖啡閃躍著七色虹』。這樣的變化,實在不是其他的泡法所能比擬的。一般來說,會泡虹吸式咖啡的高手,就是懂得掌握時機的精算師,想要利用虹吸式咖啡壺將咖啡不同的味覺(酸、甜、苦、甘)充分地表現出來的話,關鍵在於滾水上升到上方玻璃球時的攪拌時機,還有咖啡停留在上方的時間,這些都是靠『秒』來計算的,最佳的品嘗時機往往就只差那麼一兩秒,錯過了,咖啡的色澤就不再繽紛,美如『七色虹』了。

泡虹吸式咖啡有一項絕活,我相信不少咖啡廳的老闆都會。一般來說,當滾水被擠壓到上方玻璃球的時後,還會有些許的水殘留在下方上不去,對於很多挑剔的人來說,這些殘水將會稀釋咖啡的味道,所以必須去除。這項絕活是,稱著咖啡還停留在上方的時候,把玻璃球拔開,把水倒掉,再迅速的裝回去,所有的過程不能驚動到上方正在滾動的咖啡,也不能使下方熱空氣的空壓消失太多,一分一合的動作之快,要宛如一切從未發生過。據說大姊頭就看過這項絕技,可惜我沒見過,我想我也學不會。

我的小毛病

跟上面的幾位大師級的咖啡癡比起來,我的怪癖也只能算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吧。我喜歡喝黑咖啡,不加糖,也不加奶精,還有,在泡咖啡前我會先暖杯。只是這樣的小毛病,對於許多不常喝咖啡的人來說,簡直無法理解,其實我也無法理解他們為何總是在沒有先嘗過味道以前,就迫不及待地把糖與奶精丟入咖啡中呢?很多人給我的答案是︰因為咖啡很苦呀。咖啡苦?那就買不苦的咖啡豆呀,再不然就泡淡一點呀,誰說咖啡一定是苦的。

這就是很多台灣人喝咖啡的迷思,好像咖啡不苦,就沒有咖啡味了,其實好喝的咖啡真的一點也不苦,而是泡咖啡和烘培咖啡豆的人讓咖啡變苦了。另外一個迷思就是咖啡要泡濃一點,很多台灣人在家裡喜歡泡濃一點的咖啡,簡直是被『又香又濃』這樣的廣告台詞所誤導,而且大多數的咖啡店所端出來的咖啡也一樣濃過頭,好像非得要濃一點,一杯百來多元的高價商品才端得上檯面,再加上以大量生產為依歸的批發商,用重烘培來掩飾豆況不佳的事實,才會造就台灣咖啡普遍太苦也太濃的奇怪市場需求,以及我喝咖啡時的困擾。

如果真要說我喝咖啡有那一點稱得上是『癖』的,我想應該是我所獨創的『綠油精咖啡』吧。基於我對於香氣的迷戀,我喜歡在喝咖啡的時候,聞一些與咖啡不相同的氣味,例如,將綠油精打開,對著鼻孔用力一吸,然後啜飲一口咖啡,再將咖啡的香氣自鼻孔吐出,你會發現,綠油精的騷勁與咖啡的香氣將會彼此衝撞出一股燒焦的餅乾味,久久不散,後勁十足。這是我最喜歡的喝咖啡的方法,也是熬夜的時候最佳的提神劑。



繼續閱讀......

30 March 2006

貧窮男的星巴樂



星巴克、星巴克、星巴克…,台灣島的大街小巷已經隨處可見星巴克綠色水妖的身影,在星巴克用餐、喝下午茶、看書、寫稿已經成為很多台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成為一種消費習慣,沒有星巴克,有些人真的會不知道要去哪裡喝杯咖啡、與朋友聊天。就像是喝咖啡會讓人上癮一樣,賣咖啡的星巴克也變成另一種讓人上癮的根源。


台灣人到底有多癡迷星巴克?看看聯合晚報在2006 / 03 / 24的一篇報導,台灣人一年在星巴克就要喝掉一千多萬杯咖啡。然而,只有台灣人對星巴克如此厚愛嗎?看看以下的數據:星巴克在全球有六千多家連鎖店,每天以五家的速度快速地成長,平均每星期約有三千五百萬人入內消費,依照這些數據,如果我們假設全球每天約有數百萬人同時抱著星巴克的飲料暢飲,一點也不誇張。

星巴克高明的地方就在於它販賣一種『令人上癮但不會致命的商品』,並且將自己也包裝成一家『令人上癮但不會致命的商店』。區區數十元,卻能讓顧客換來一杯咖啡與使用桌椅數小時的權利,顧客不但買到一個在繁忙都市中暫時棲身的位置,而且也不會為享受它而傾家蕩產。這就是星巴克媚惑消費者的方法,它先讓你品嘗它、接著習慣它、最後生命中不能沒有它,就像它的logo---綠色水妖Sirens (賽壬)---一樣,把自己偽裝成文化、休閒、時尚的標的物,搔首弄姿地呼喚著路過的行人來店內消費,讓你上癮,讓你無法自拔,最後每天乖乖地掏錢來報到。

Homer(荷馬)在他的史詩Odysseus(奧迪賽)中描述Sirens是一群潛藏在礁岩上的水妖,利用蠱惑人心的歌聲來迷亂水手,讓船隻航向佈滿暗礁的死亡之途。Horkheimer與Adorno (霍克海默與阿多諾)在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啟蒙的辨證)一書中挪用這些神話作為批判啟蒙的利器,他們認為,Odysseus正是一部預告啟蒙運動終將成為一段神話的哀的美敦書,而Sirens則是人類在邁向啟蒙理性路途上唱著靡靡之音的妖物,藉由歌聲來誘惑著主體拋棄理性,步入非理性的叢林。

想想看,如果每天投入綠色水妖的懷抱中,捧著一杯一百一十元的拿鐵在手上,算一算,將近實質收入的十分之一就這樣喝掉了(以三萬元薪資的上班族,每天約實賺一千元來計算),一年累積近四萬元的花費,都讓綠色水妖給拐走,難道這樣還算是理性的消費(或理財)的行為嗎?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試圖去掀開跨國連鎖咖啡店光鮮亮麗的門面下所暗藏的內幕,我們或許會驚覺,原來去星巴克喝咖啡有可能讓你成為大企業剝削咖啡貧農的幫兇。這些企業藉著壟斷市場的實力,壓縮原物料採購的議價空間,使得第三世界的咖啡貧農,即使辛苦了一輩子為富裕的已開發國家種植咖啡豆,也無法換來一餐的溫飽,然而大盤商卻從中賺飽差價。無形之中,去星巴克喝咖啡就隱含著加劇第一與第三世界貧富差距的危機,難道這樣還算是理性的消費行為嗎?

星巴克迫於『消費倫理』的壓力,自2000年開始販賣『公平交易咖啡』來妝點門面,不過在琳瑯滿目的商品陳列架上,『公平交易咖啡』只佔據不起眼的小角落,或許這樣的作法能夠稍稍地減低星巴克或消費者的罪惡感,但是真正暢銷的咖啡卻還是靠大盤商的剝削而來。我們不禁要問,只是這種程度的『漂綠』就夠了嗎?

此外,星巴克引以為傲的重烘培技術在我來看根本就是對咖啡豆的『謀殺』。一般來說,不同的產區、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氣候都會影響著咖啡豆的味道,即使是產量最大的摩卡豆,也會因為該年度降雨量的多寡,而讓咖啡豆在風味上有著些許地差異。也因此,一個好的烘培師必須針對產地與產季,在烘培上做些調整,才能維持咖啡豆應有的色、香、味。

更進一步來說,咖啡豆原本就擁有著不同層次的口感,例如香氣、甘味、酸味、苦味、青澀、灼烈等等。例如,曼特寧算是屬於口感比較苦澀的豆子,巴西或中美洲的豆子則是以香氣與甘味取勝,而肯亞AAA在入口的時候則讓人有喉頭燒灼的野性。一位優秀的烘培師,為了讓這些咖啡豆豐富的味覺層次給展現出來,必須採取不同的烘培度加以區別。

然而,不同咖啡豆的鑑別度,對於星巴克這樣的跨國性餐飲業而言,卻是致命的『差異』,因為連鎖店中的標準作業程序在品管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只要在口味上出現些微的差異,都會嚴重地影響星巴克的品牌形象與地位。也因此,星巴克必須確保每一杯賣出去的咖啡,不論賣了幾杯、在那一個國家賣出、那些服務人員的操作之下,都能呈現一樣的味道,絲毫沒有任何差別。為了達到這種『消滅差異』的理想境界,就必須先在烘培的技術上下手。

星巴克的烘培法簡單的說,就是把所有的咖啡豆都烘成『同一種』味道,深烘培最能達到此種要求。因為烘培的深,咖啡豆在地域、氣候與季節上的差異就可以忽略,而且原本所蘊藏的香氣、甘味、酸味等變化也會被消滅殆盡,只剩下濃烈的苦味。對於星巴克來說,只剩下單一苦味的咖啡卻有利於標準化口味,但是對我這樣極度挑剔咖啡的人來說,這樣的豆子跟『焦屍』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有時候我也會佩服星巴克真的有辦法,能讓英國與台灣的焦糖馬奇朵喝起來味道一模一樣,然而,一杯咖啡所應具有的地方差異與多元口感卻被無情地抹煞了。

雖然星巴克聽起來是這麼的不可取,然而完全拒絕去星巴克消費聽起來卻幾乎辦不到,畢盡我們很有可能被迫要去星巴克,例如約會的地點就選在星巴克、或是咖啡癮犯了,但是整條馬路上就只有星巴克一家咖啡館,要不然就是遇上非要星巴克不可、卻又死勸不聽的死黨…等。為了應付上述的種種狀況,我建議一招在非理性消費園地中繼續堅持理性消費的『甜蜜的復仇』。

首先,帶『大一點』的保溫杯到星巴克報到,因為台灣的星巴克會替自帶杯子的顧客減免十元,如果點一杯小本日,售價即由五十元降到四十元,等於是打八折的價格 (請注意,相較之下小本日比其他咖啡所擁有的折扣度更高)。帶『大一點』的保溫杯的好處是店員有時候會將咖啡裝超過小杯的量,能替你多賺了幾口咖啡。還有,請記得在人潮最多的時候入店消費,因為當本日咖啡沒了,而且等待的客人太多時,店員就會自動將本日升級為美式,不用加價,所以又多賺了十五元差價。最後,請記得將免費提供的鮮奶狂倒入杯中,蓋上杯子,猛力搖一搖,一杯貧窮男的星巴樂拿鐵就此完成,口味絕對直逼售價一百一十元的中杯拿鐵。



參考資料

關於星巴克與『拿鐵世代』(德朵夫人部落格)

關於消費倫理與公平交易咖啡 (南方文章海)

關於星巴克所販售的公平交易咖啡 (統一星巴克官方網站)

值得一讀的文章星巴克只賣咖啡嗎?(陳真)

還有更多討論請見 隨著咖啡飲下的良知 一文 (理當快樂部落格),你可以發現更多的連結。

關於法蘭克福學派、啟蒙理性與賽壬神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