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February 2007

大寫之不可能性...



陳宜中先生在《大真相與小真相》一文中,回應吳乃德教授日前表示將會籌設「民間真相和解委員會」一事,吳教授希望透過「民間真相和解委員會」的設立,能夠完整揭露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等史實。吳教授認為此一行動除了是台灣重建民主與人權的基石之外,也能避免族群悲劇的再度發生。

陳宜中先生首先對吳教授的行動給予高度的肯定,並認為以民間的角度出發,能夠避免「轉型正義」淪為民進黨炒作族群仇恨的幫兇。

不過,陳宜中也質疑,「民間真相和解委員會」的首要目標在於追查威權時代地元兇或劊子手,以填補「只有被害人,沒有加害人」的歷史殘缺,陳宜中認為這項作法只是在追求歷史的「小真相」,而不是「大真相」,如果歷史沒有「大真相」(一種以宏觀的角度來重新審視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而只有「小真相」,那麼台灣族群之間的「大和解」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認為,陳宜中提出了一個值得探討、但是在這個年代卻沒人敢做的事情:大寫歷史、大寫真相與大寫和解。的確,我們需要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的大寫歷史與大寫真相,並藉此達成某種程度的大寫和解,然而在這個強調破碎、邊緣、游離、飄泊...的後現代情境,又有誰敢妄稱自己已經寫就了一部大寫歷史與大寫真相?

即使陳宜中在文章裡,企圖建構一個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的大寫歷史與大寫真相,然而陳文否認為二二八事件是「族群殺戮」,而白色恐怖中的老蔣政權「是美帝在東亞的傀儡」,這種說法又有多少人能夠全盤接受? 難道外省人與本省人的之間的浴血衝突只是國共內戰的遺留? 難道因為老蔣政權是美帝的「傀儡」,就能甩脫獨裁壓迫台灣人的事實?

已經有太多的歷史學家指出,大寫歷史與大寫真相所製造出來的問題,遠比企圖解決的問題多更多,例如陳宜中先生對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大寫歷史與大寫真相的書寫,不也就問題叢生。也因此,我們何不先從小寫歷史與小寫真相著手,逐漸地累積歷史的厚度,打造出一塊多元對話的平台,讓初步的小寫和解能夠在此孕育、生長,以作為邁向大寫和解的開端。

陳宜中比較完整的論述:《吳乃德沒說清楚的問題》

瓦礫的回應:《陳宜中的說與不說》

Anarch的回應與網摘:《轉型正義、集體記憶、真相說與寫》

Hetero的回應:《當「二二八」成為「炙熱符號」之際》

James的回應與網摘:《民主進步與傷痕政治》


繼續閱讀......

12 February 2007

負面烏托邦的種族災難



一月二十八日,來自印度寶萊塢,具有「印度的安潔莉娜裘莉」之稱的影星Shilpa Shetty,終於在英國真人實境節目Celebrity Big Brother(名人老大哥)裡,以高達67%的得票率,評選為年度優勝者,一掃幾週前,由Jade、Danielle、Jo、Jackiey等參賽者所引爆的種族主義陰霾。這次Shilpa的獲勝,可以說是彌補了她在節目中所遭受到的歧視、怒罵與不公平地對待,也是英國社會藉由公共輿論與實際的節目參與,對Jade等人種族主義的言行深刻的反應、反省與反饋。

一切都要從Big Brother這個節目談起。Big Brother一詞語出George Orwell的科幻小說《1984》,該小說與Aldous Huxley的《美麗新世界》,俄國作家Yevgeny Zamyatin的《我們》齊名,合稱二十世紀三大負面烏托邦小說。《1984》出版於1949年,描繪二次大戰之後的四十年,世界秩序由三大強權所掌控,Big Brother則是神祕的大洋國領導人。

沒人知道Big Brother到底是誰,只知道在每一幅Big Brother圖像的眼中均裝有監視器,並與情治單位連線,Big Brother的圖像則高掛在倫敦市的大街小巷與建築物之內,藉以掌控人民的言行,有無危害國家與領導人的舉措,是一種嚴密而持續不斷的思想檢查系統。《1984》裡最有名的一句話,莫過於全書一開始,Big Brother圖像裡的眼睛跟著行人而移動:「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老大哥正在監看著你)。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正是Big Brother節目的核心,一般來說,該節目會先甄選自願的參賽者,男女不拘,共同生活在一棟佈滿監視器的房子內,24小時隨時監控,連臥室、澡堂、廁所等私密空間也不例外,而且每一位參賽者身上都必須配戴麥可風,任何悄悄話都會被錄音。

Big Brother House雖然與外界隔離,但是每一個監視器都會將畫面完整地傳送到螢光幕前,讓觀眾當起Big Brother,觀看參賽者的一舉一動。每一週,觀眾可以票選最討厭的一位參賽者,用付費專線投票,得票最高者則必須離開該節目,直到最後一人,就是該年度最受歡迎的人物,有大筆的獎金可領。往往參賽者為了贏得獎金,會用盡手段排擠掉最具威脅性的人,或是刻意表現出自己的個性,以增加留在屋內的機會,簡直就是殘酷社會的微小縮影。

此類型的節目首先出現在1999年的荷蘭,接著歐洲、美國、澳洲、芬蘭、巴西…等地也非紛紛跟進。英國則在2000年由Channel 4製作,分別在夏季與冬季播出兩種不同的Big Brother。夏季的節目稱作Big Brother,參賽者都是一般民眾。冬季的節目稱作Celebrity Big Brother,參賽者則是英國的名人。

Big Brother在英國廣受歡迎,每到夏天很多觀眾都緊守在電視機前,觀看著參賽者在Big Brother House裡一起生活,吃喝拉撒、勾心鬥角、針鋒相對等鏡頭,夾雜著各種傳言與小道八卦。沒辦法守在電視機前的人,則用手機下載節目,尖峰時段的下載量僅次於世界盃足球大賽,足見英國人的瘋狂。

不過,相較於英國的保守,歐洲或澳洲的Big Brother時常出現大方全裸入鏡、甚至做愛的場面,例如澳洲2005年的優勝者Jamie則是以喜愛裸露傲人大屌而聞名(註:該連結為同志網站,不喜裸男圖者勿入)。歐洲各國Big Brother到了深夜更是上演一場接一場的活春宮,讓人目不暇給。只是,Big Brother也不是省油的燈,想看深夜清涼秀? 請先付費加入會員。英國要到2005年的Big Brother才出現現場走光秀,男主角還害羞地用棉被半掩入鏡,只稍稍露了一小截屁屁,到了周末還被觀眾用選票踢出去。

回顧今年英國的Celebrity Big Brother,參賽者一共有十四人,包括老牌演員、歌手、導演、記者…等,不論男女老少全都有,例如Jack Tweed今年才十九歲,而導演Ken Russell則高齡79。



這一次鬧出種族主義風暴的六位主角,分別是Shilpa、Jade、Danielle、Jo、Jackiey和Jack。Shilpa是寶萊塢的紅星,Danielle Lloyd是前英國小姐,現任模特兒,Jo O'Meara則是歌手,Jade Goody是之前因為參加Big Brother節目而家喻戶曉的名人,Jackiey Budden是Jade的媽媽,Jack Tweed則是Jade的小男友。

關於她們的種族歧視的言行,我簡單紀錄如下:

一月五日,Jackiey無法正確地唸出Shilpa的名字,則改稱她為「那個印度人」與「公主」。當Shilpa告訴她她住在孟買的時候,Jackiey反問Shilpa是否住在破爛小屋(Shack)?

一月十二日,Shilpa正在除去臉上細毛,Danielle對著下巴抹著乳液的Shilpa質問她是否長了鬍子? 並對Jade的說Shilpa想要變成白人,Jade立刻回應說:「她有病,真讓我起雞皮疙瘩。」,Danielle接著辱罵Shilpa是隻「狗」。

一月十四日,Jade、Danielle、Jo和Jack組成一個小團體,故意模仿Shilpa的英文腔,抱怨Shilpa的舉措,並時常弄哭Shilpa。當Shilpa掌廚料理食物時,Danielle抱怨Shilpa的手是否碰了這些食物(指印度人都用手抓飯吃),Jo則拒絕吃Shilpa煮的雞,並嘲諷印度人都是吃沒煮熟的食物才會這麼瘦。

一月十六,爆發大衝突,Shilpa說她只訂了OXO高湯塊,Jade回罵說:「妳根本不只訂了幹他媽的高湯塊,妳這個說謊的人…這裡不是妳這個公主幹他媽的回春之地(Neverland),滾回妳的貧民窟去(Slum),去看看真實的生活,淑女,你真是幹他媽的假到家了。」(起因於Shilpa為了身材而節食。)(Jade一口氣連罵了數十分鐘。)

Danielle對Jade的辱罵則高興的說:「真是幹他媽的爽。」、「她真該幹他媽的滾。」另一個參賽者Carole事後對Shilpa說:「我不認為這是什麼種族主義」,Shilpa則哭著回答說:「我告訴你,這就是......我不應該被這樣對待,我絕對不應該。」

一月十七日,Jade譏笑印度料理,並稱她為「Shilpa印度餅」 (Poppadom)。

一月十八日,Jade對她的種族主義言行向Shilpa致歉,Shilpa接受道歉,並給Jade深深的擁抱,不過一切已經為時已晚,因為Jade等人霸凌(bullying)的畫面早就一五一十地傳送到觀眾面前,並引發一波波抗議的浪潮。

首先,Channel 4遭逢前所未有的壓力,一萬五千多通電話打進Channel 4,要求該台採取行動保護Shilpa的措施,免受其他角逐者的欺負,不過Channel 4執行長Andy Duncan在十八日在開記者會宣稱,該節目沒有種族主義的情形,只有一些「文化與階級的衝突」,該公司不會介入節目的進行,也不會停播。

不過部分廣告商卻不接受這樣的說法,英國最大手機零售商Carphone Warehouse宣佈取消三百萬英鎊的贊助金費,其他企業包括United Biscuits、Cobra Beer…等,陸續表達不願意贊助有種族歧視色彩的節目的立場。接著,四萬多封的抗議信件如雪片般地寄到英國頻道管理單位Ofcom,讓Ofcom驚覺不妙,準備對該節目開鍘。



此外,這場衝突也迅速演變成跨國性的政治事件。在英國,保守黨黨魁David Cameror呼籲觀眾關掉節目表示抗議,首相Tony Blair面對國會議員的層層逼問,不得不聲明:「我們反對任何形式的種族主義」(We should oppose racism in all its forms)。正在印度訪問的財政大臣Gordon Brown也接著表示他寄望英國是個「公平與寬容的國度」(I want Britain to be seen as a country of fairness and tolerance. Anything detracting from this I condemn)

另一方面,這場種族風暴從英國境內的印度裔民眾蔓延到印度,聲勢浩大的Shilpa支持者紛紛走上街頭,抗議她在Big Brother節目裡所受到的各種種族歧視與差別待遇,並焚燒節目製作人的圖像。

印度政府也透過外交等途徑,向英國政府提出嚴正的抗議。印度外交部次長Anand Sharma表示印度政府將會採取適當的行動,以調查此事件的所有細節,並宣稱:「種族歧視在任何文明國家都不應該存在」(Racism has no place in civilised society)。

在引起如此大的風暴之後,Jade在一月二十日以高達分之八十二的選票,被憤怒的觀眾要求離開Big Brother House。Channel 4似乎預見這個結果,為了避免進一步的衝突,一反過去允許死忠粉絲在外迎接失敗者的出局,這一次Channel 4禁止任何人接近Jade,只有媒體的閃光燈與攝影機迎接著她。幾個星期之後,在節目裡霸凌Shilpa的Jo和Danielle也相繼被淘汰出局,在外迎接她們的是高喊「Jo滾出去!」、「Danielle滾出去!」的憤怒群眾。

Jade隨後被警方約談,調查她的種族歧視言論,事後在媒體的專訪裡情緒崩潰,並坦承自己是(was)種族主義者,不該對Shilpa霸凌。Danielle則失去了模特兒公司的合約,不過Jo與Danielle至今依然堅稱自己不是種族主義者,一切只因一時「情緒失控」(the heat of the moment),並且拒絕道歉。



Shilpa雖然在眾多人士與輿論的支持下,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不過英國種族問題並未因此而消失,即使英國是個多元文化的國家,願意接納來自東歐、印度、非洲、加勒比海等地的移民,但是因為種族差異所造成的族群隔閡仍然存在,種族衝突事件時有所聞,2005年末更發生震驚英國社會的種族謀殺,Big Brother的節目只不過是將表面上大家不願觸碰的問題真實地呈現出來而已。

此外,種族主義也不像一般人所想像的,要叫黑人「黑鬼」(Negro),或穿著納粹符號的衣服,才算是種族主義。種族主義總是深藏在日常生活的語言裡,當一個強勢民族,用自己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曲解弱勢民族的生活、傳統與文化,也是一種貨真價實的種族主義。

在Big Brother的種族風暴裡,Jackiey反問Shilpa是否住在孟買的破爛小屋、Jo和Danielle因印度人用手吃飯而拒吃Shilpa所煮的料理、Jade要Shilpa滾回貧民窟…等,都是種族主義的語言,即使很多人會辯稱這只是很平常的吵架,根本稱不上種族主義,可是持這種論調的人士刻意忽略了罵人者與受罵者,因為所處的種族關係不平等(白人是強勢種族,印度人是弱勢種族),讓片面(或惡意)論斷他人的權力來源自然化或本質化,反而加強了強勢種族對弱勢種族的傷害。

更何況Jade本身就是混血兒,理應更能體會種族主義對他者的痛楚,或許是因為工人階級出身的她,本身就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下的受害者,沒有機會學習處理種族衝突的問題。她時常自嘲觀眾就因為她笨才喜歡她,要不是因參加Big Brither節目而意外走紅,否則一個不會唱歌也不會演戲胖女人,如何週週都是八卦雜誌的報導的對象,並且年收入高達兩百萬英鎊?

看看英國,想想台灣,現在的台灣已經是一個閩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新移民共處一室的地方,我們能否從英國Big Brother的種族事件中,學習到多元文化的可貴,用更寬闊的心胸來看待族群差異,並且時時警惕著自己,日常生活的語言可能處處潛藏著種族主義的因子。

中國時報在《我是哪國人? 認同困擾引爆》《「我是誰?」子嫌母膚色黑,外籍媽媽心酸》的專題報導裡指出,台灣不但有舊的種族歧視問題(例如稱原住民為「番仔」,稱外省人為「中國豬」),更有新移民、外籍新娘、新台灣之子所引發的認同危機,如果我們還來不及學會如何處理種族之間的衝突與差異,並且著手打造各個族群相容並進的文化氛圍,我們又要怎能面對未來多元族群社會的嚴峻考驗?


相關文章:

趙哲聖:《真人實境灑狗血》

全球之聲:《談實境節目老大哥(Big Brother),印度寶萊屋女星希爾帕‧謝蒂(Shilpa Shetty),恃強欺弱以及種族歧視》

台灣英社:《Big Brother 與種族歧視》

尋洋之南。躬耕之境:《媒體欠種族歧視訓練》

阿貓:《種族歧視:英國篇-—從Celebrity Big Brother節目談起》

野薑花園:《蛋蛋家族!?》

YinWei:《Big brother, eh?》


中文新聞剪報:

大紀元:《引種族歧視風波印度女星謝蒂終勝出》

聯合晚報:《被罵狗,印度裘莉揚眉吐氣》

中央社:《引發種族歧視風波,英電節目面臨停播危璣》

路透社:《引發英國實境節目種族爭議的女星遭淘汰出局》

中國時報:《種族爭議可望平息,惡有惡報,英電視辱人者被踢出局》

歐洲日報:《印度女星在英遭歧視,萬人寄信抗議》

中央社:《在英國實境節目遭歧視,印女星首度親口證實》

聯合報:《印度女星上英電視,被叫狗》


英文新聞連結:

BBC:《Politicians enter Big Brother row》


ITV的報導:





繼續閱讀......